“这商容是不是有问题?有很大的问题?”
箜云岚的嘴角抿出一个诡异的笑,慢条斯理的说道:“后来我看史书,里面讲到一些传说,嗯,我更愿意称之为谣言——这些谣言和《封神演义》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我们不相信,但普通人、大多数人都是相信的。你比如说是某某人踩了一下巨人留下的脚印怀孕了……你比如某人做了个梦,然后就剩下了一个天选之子,你比如说……所以有些东西,想要传播的广泛,让更多的人相信,那这个谎言、流言就一定并不是经得起推敲的,而是低劣的。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智商去衡量智障——虽然说出来有些羞耻,但我的确是属于那种有见识、会思考的一小戳。”
箜云岚说:“这,是我从中学到的第一课。尽管它相对于人性而言,并不如何的美好。”
“那么,还有第二课了?”
“第二课,就是商容、比干这样的人,应该尽快除去,绝不能留着祸害。有一句话,叫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商容、比干这样外面有着贤名,实际上却想方设法的坑人的,一定要趁早、趁快的弄死他们,要不然像是纣王那样,一直等到局面不可收拾了才杀人,那就回天乏术了。”
“实际上想想看,就妲己那妖精做的那点儿恶算个屁啊?历朝历代往后数,还真的不算什么事儿……”
风尘道:“商容、比干通过在重大的场合顶撞纣王获得名声。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贤名越盛,纣王的威信就越低。加之是否定国策的话,那么朝廷的威信也就缺失了。于是,诸侯就感觉到纣王、朝廷实际上是没有多少微信的,就会造反。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只有大庭广众,才能传扬自己的名声,让人知晓。否则锦衣夜行,明珠投暗,又有什么意义?可这样的当众顶撞,结果显而易见。要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也就只有一个魏征——而魏征的谏,也是有选择的,也不会当面说陛下你这个政策不对,是昏君,将人喷个狗血淋头。顶多是说陛下你衣服不整齐,你这个行为不合适……抓小放大,大节无亏。可即便是这样,死了之后不也连累的全家倒霉了嘛!”
“否定国家政策,和去说皇帝衣服穿得不太合适,这不能混为一谈,严重性是不一样的。前者,打击皇帝威信,朝廷权威,以后还统治不统治全国了?你要说皇帝穿得衣服不合适,不该玩儿鸟,皇帝呵呵一笑,说你说得对。这传出去又不一样——看看,皇帝圣明啊。”
“只是普通人不会想那么多,不会去想二者之间的区别!”
如魏征者,可使唐太宗成千古明君,留下“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名言,留下明君大大和魏征互动的小段子,时时刻刻体现出他亲民,虽然会犯错,但能纳谏,从善如流的形象——是魏征,让他将自己经营的更加立体。
如商容、比干者(单纯针对于《封神演义》而言),却是能将一个雄才大略,七年将大商经营的成为铁桶江山的纣王弄成一个不听劝诫,不容贤良的绝世暴君——而这位荒淫无道的纣王妃子几何?子嗣几多?若是他知道李世民连儿子看上的女人都抢过来祸祸的话,就不知道纣王会不会哭晕在厕所里了。抢人老婆这种事儿,明明是太宗大大更溜一些,为什么自己后宫佳丽没几个,就成了“荒淫无道”了呢?
由此可见“打辅助”的角色的重要性!
箜云岚道:“所以呢,我从中还学会一个道理。那就是如何去分辨一个人的行为……别看他说什么,别看他的表面行为。应该去挖掘更深层次的逻辑: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是四大要素。你譬如说时间是大朝会、地点就在朝堂之上,人物有前来朝贡的诸侯,事件是某大臣当面否定天子颁布的一个政策……这样说或许有点儿抽象,假如具体一点儿。就比如是在平京,就在今年,当着全世界记者的面,国家的外交部长破口大骂现在的总统,说是总统你的某个政策就是祸国殃民,你就是叉叉叉,当面撕逼,说你不取消这个政策我就死给你看,你说……”
这都不需要怎么说了。这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客会干出的事儿。一项政策的出台可以商量、可以修改、可以提意见、可以反对——
但不能在这种场合寻死觅活!
但商容、比干之流……他们从来都是这么干的!观众少了都不欢实,必须是大朝会,必须是嘉宾全部到位,记者发布会准备召开的时候!
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