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退耕还林(二)(1 / 1)

根植黄土地 紫曦Yeung 1009 字 7个月前

第二天一大早,高明楼一从德顺老汉的窑里出来,他就听见从窑里传来了德顺老汉那悲苍浑厚的信天游:

“……

背靠着黄土面对着天,

陕北的山来山套着山,

翻了架圪梁拐了道弯,

满眼眼还是那黄土山,

……”

这首信天游从德顺老汉记事以来,一直唱到九十年代末,它唱出了陕北黄土高原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劣,也唱出了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人们心中的那份情怀和荒凉。

高明楼一回到家里,便站在凳子上把大立柜顶上的一个端箱拿了下来。这可是高明楼的百宝箱。高明楼把端箱很小心地放到在炕沿上,他先用扫炕笤帚轻轻地扫去上面的尘土,然后用湿毛巾把端箱的四周八下都擦了又擦,等到箱子干了以后,他才郑重地打开了箱子,里面保管着许多东西。

看着里面装有奖状、荣誉证书,报纸,书信,照片等几个鼓鼓囊囊的档案袋子,高明楼的心里五味杂陈。一阵痴呆后,高明楼顺手拿起了上面的档案袋子,掏出了里面的东西,放了半炕,他挑出了精心保存的一九七零年六月二日的《陕西日报》,黑体字的陕西日报右上角方框里的毛主席语录非常耀眼,“农业学大寨。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这张报纸高明楼保存了将近三十年,因为报上第三版三分之二多半面报道了延州县城关公社高家沟大队开展农业学大寨的典型事例,还有他推着架子车倒土的照片。报纸里面的档案袋子装着许多照片,这是1971年,《中国新闻》杂志以多幅照片介绍了高家村大队农田基本建设的情况。高明楼记得县新影剧院建成后,一九七五年延州县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在新建成的县影剧院召开,他在大会上介绍了高家村学大寨的先进经验。

看着想着,高明楼心潮起伏,上边的政策今天这么一改,明天又那么一改,改来改去,可又要改回来了。

高明楼思绪万端,他至今还记得一九五七年的《人民日报》宣传人民公社的社论。报上讲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将越来越显着,人民公社不但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且将成为我国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组织形式。人民公社像初升的太阳,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进一步巩固工人和农民的联盟,遵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团结一致,鼓足干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巨大优越性,争取农业的更好收成,争取农业生产新高涨的早日到来,不断巩固和壮大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把人民公社办得更好,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拥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通向共产主义金桥的人民公社怎么说不要就不要了。这眼下一退耕还林,几十年农田基本建设可不就白搞了,社员们的血汗也就白流了。高明楼触及灵魂的是,公社化二十年来,他跟着老书记,带着近千号人马,用毕生心血实现着祖祖辈辈关于黄土地的梦想,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打坝淤地。回想起那时会战工地上战旗飘扬,有时晚上点着汽灯干,社员群众干劲冲天,一张席上写着一个大字,八张席上用大红漆写着—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字体醒目,站在山顶都能看得见。老书记因病退二线后,他又举起了学大寨的红旗,带领社员战天斗地。

高明楼用左手抹着嘴角两边宛如桦树皮上纹路的皱纹,现在当岁月无情地拂去了他的青春年华,并在他的额头上刻下深深印痕的时候,也正是社员们家有余粮,腰有余钱的时候,这日子刚有了奔头了,怎么又要退耕还林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不是这么个搞法吗,要是以后再来个退林还耕,高明楼不敢想了。

高明楼本不该为这些事情再劳心伤神了,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共产党员,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的原则就是没有能力为党旗添彩了,但他绝不给党旗上抹黑,力所能及地为党多做点工作。

高明楼就像数家当那样,把自己百宝箱里东西又细细地看了一遍,最高级别的奖状是地区革命委员会七零年颁发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也就是在那次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时,他见到了边区的劳动英雄杨步浩,那也是他高明楼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一连几天,高明楼一个人把高家村的山川河流,沟沟峁峁都走了一遍,他感慨万千,退耕哪块地都等于在割他的肉。

这天晚上,王建平又来找高明楼,高明楼心里有数,“建平啊,叔这几天,把咱村的坡地都看了看,按照你所说的那样个退耕法,要退掉一千多亩,那咱村余下的土地根本就不够。这样一来,社员的抵住情绪一定很大。我看了吴起县的材料,实际情况怎样,咱不能照着材料给社员讲么?退耕还林可是件大事,既然中央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叔想不通也得想通。我的意思是咱这就到吴起看一下,最多三五天时间,看他们到底是怎样搞的?上边既然相信咱,咱必须把工作做好,让党放心。建平你说呢?”“明楼叔,你想的真周到,我没有意见。你选时间,我听你的。”“那就好,说干就干,咱明天就走。”

高明楼很豪爽地说着,王建平点头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