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英王和太子斗的是越来越厉害,而陛下的态度也模棱两可,连我都不敢在朝政上发表太多意见,以免不小心就惹火烧身。”</P>
“这次陛下突然点出一个姚能,一方面是因为他在朝堂上的一番话确实是为国为民,另一方面陛下是不想双方继续就一个问题纠缠下去。”</P>
“一个毫无瓜葛的人可以让双方都无话可说,更重要的是陛下的态度也是再给双方提个醒,事情的决定权是在陛下手里,这个事实所有人必须要认清楚。”</P>
见众人点头开始思考自己的话,其实王谏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皇帝近来也发现双方的斗争渐渐有脱离她掌控的趋势,所以必须开始着手控制。</P>
今天朝堂上的决定只是开始,以王谏策多年的政治经验来看,这位女皇肯定还有连续的后手等着,她是一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人。</P>
今日的操作只是皇帝释放的一个信号,如果有人识时务还好,要不然陛下杀起人来可是从来从不手软的。</P>
就是不知道是先拿英王一系开刀,还是太子一系。</P>
孙之涣思考着王谏策的话,他也对今年朝廷的动向品出了一些味。</P>
陛下显然是对太子一系和英王一系在朝廷和民间的猖狂有些不满,但是陛下绝对不是因为他们误国误民产生的不满。</P>
如果是这样,早在对年前就应该有所表示了。</P>
那么陛下的态度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些人让陛下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威胁。</P>
想到这,他扭头看着王谏策,几经犹豫最终还是问道:</P>
“相国,我有一事不明,还请相国明示。”</P>
“之涣大胆的说,能解惑的我定当相告。”王谏策微微有了些醉意,脸色红润的说道。</P>
“下官不解的是,这么多年有多少事情陛下都可以不计较,为何今日仅仅为了一件实际上无关痛痒的事,陛下就开始转变态度了呢?”</P>
王谏策惊讶的看了孙之涣一眼,露出了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放下酒杯郑重说道:</P>
“陛下突然态度转变的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但我清楚一点的就是,当前朝堂的主要两方势力,将陛下赐予他们的权力当成了自己的。”</P>
“就如今日来说,如何赏赐高仙芝,大家可以提出意见,最终拍板由陛下决定,但朝堂之上全然成了官员们商讨的地方,陛下好似一个局外人一样。”</P>
随后补充道:“想必也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影响了陛下。”</P>
王谏策的话孙之涣明白了,或者说他本来也明白这个道理,经过提醒他看到了不久之后朝廷可能的血雨腥风。</P>
一想到此处,孙之涣有些紧张,想着如果朝廷发生动荡,自己会不会受到牵连或者得到机会,遂赶紧问道:</P>
“相国,一旦陛下要整顿朝堂,您看是对哪一方动手呢,我等...?”</P>
王谏策闻言马上敲了敲桌子,所有人都把注意力转到了他身上。</P>
“今日难得相聚,我在这里要提醒诸位一句。”</P>
“未来无论朝廷发生什么,你们都要记住,不参与、不躲避,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P>
“只要没有把柄在别人手里,就不要担心什么。但是,也不要想着从任何事情之中去抓住所谓的机遇,因为不知道机会是升官的还是上断头台的。”</P>
说完之后,王谏策也陷入了沉思:</P>
“陛下为何突然对双方如此不满了呢?”</P>
纵使他是纵横朝堂几十年,服侍过三位皇帝的老油条,也想不到皇帝是因为幽州之事,感觉到自己的掌控力收到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