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荣姑娘,平宁郡主更喜欢嘉成县主,更有意和邕王家结亲,元若应该会求娶县主。我这个做二叔的,自不好跟元若为一个女人相争起来。”
顾廷烨说的是挺大气,但是顾廷烨想和齐衡相争也不现实。
只要是正常人,在这两个里面选的话,也都是选择齐衡。
也就是这两个女人,对顾廷烨没什么区别,都是普普通通工具人。
顾廷烨才没有耍什么手段,要不然顾廷烨不是一个什么顾忌远亲叔侄情的人。
“荣飞燕姑娘挺好,他们家是因为荣妃受宠,最近才称得上高门的,家里底蕴不深,很愿意和你们这样的勋贵之家结亲,你还是很有机会的。”
一个皇亲一个外戚相比之下,明显是外戚底气更虚一些,对女婿的要求也会更低一点。
老皇帝年纪既大,身体也不好,容妃迟迟不能为皇帝怀上生一个。
随着老皇帝随时会噶,荣家的尊荣富贵,就像过眼云烟一样,随时都会散去。
“好是好,但现在荣家因为小荣妃正得圣宠,我爹爹不出面,荣家不感受到重视,怎么可能会同意我的求娶。”
“不着急,侯爷怎么说都是你爹爹。他还是希望你能正经寻一门好亲的,你先让荣家接受你,侯爷这边你多求几次,他总会为你操持的。”
盛长柏还是以最坏情况说的,以顾堰开对顾廷烨的关心程度,以及平时的做事风格。
如果顾廷烨能搞定荣家的话,不用顾廷烨去求,顾堰开都会主动帮顾廷烨提亲去。
“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顾廷烨这边也就这样了,盛长柏除了多鼓励顾廷烨之外。
也不可能直接上去帮顾廷烨追女人去。
同样的是宁远侯府的一家子人,想要给顾廷烨婚姻制造障碍。
因为顾忌着顾堰开,也就只能在背后搞一点小动作。
帮助和障碍就这么些,都不算大,关键的地方还是要看顾廷烨自己努力。
盛长柏还在汴京这些日子,也就是一个督促作用。
和顾廷烨聊过了之后,盛长柏也见了见齐衡。
两个人毕竟也是师兄弟,盛长柏将要离京找齐衡告别一下,也不算突兀,主要是了解一下齐衡对自己婚姻的真实想法。
“元若,恭喜你啊,两位京城最有名的贵女都曙意于你。”
和齐衡见面就不好在酒肆了,两个人约在了茶楼喝茶。
“哪里,不过是皇亲国戚之家行事张扬了一些,哪里比得上盛兄少年及第,金榜题名,高中探花,各位朝堂重臣纷纷想要嫁女妻之的场面。”
齐衡并没有什么得意,反而对盛长柏还带了一丝羡慕。
齐衡的思想和普通的勋贵之家确实不一样。
思考方式也迥然于勋贵,行事做派也更接近文官清流之流。
盛长柏出身文官,当然适配的是文官之女。
齐衡出身勋贵,联姻对象最好最合适的当然也是勋贵。
两个人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差不多都做到了最好,可以说是不相伯仲。
除了盛长柏先一步考中进士,齐衡实没什么该羡慕盛长柏的。
“元若过谦了,我当时议亲之时,可没有得到如此贵女青睐。”
齐衡小点的时候,就是一个有教养的小正太。
亲事自然自小就一直被人惦记,都被齐衡家以科举为重,推脱了过去。
这次科举虽然齐衡没过,但是到了试婚年龄,齐衡中进士不中进士,对婚恋市场上价值的影响也不大。
亲事就被平宁郡主操持了起来。也是齐家露出了想要议亲的话风,齐衡才在婚恋市场上突然火爆了起来。
“这两位贵女,不管是从家世,姿容,品性哪方面来说都称得上优秀。不知道元若更中意的是哪一位,我和这满汴京的百姓都一样,对此事都很为好奇,不知元若今日,可否一解我心头疑惑?”
盛长柏追问道。虽然说这两个女人家里的人都不省心,都比较嚣张跋扈,但单拿这两个女人来说,条件都可以说是挺优秀,就是品性上来说也不差。
“婚姻大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亲更为青睐嘉成县主,齐某只能是辜负荣姑娘的美意。不日之后,我们家就会和邕王家交换庚帖,亲事定下。汴京城百姓,也就不会对此事议论纷纷了。”
齐衡没有喜欢的人,也就不会有什么叛逆之心,还是都听从平宁郡主的安排。
但在皇宫里长大的平宁郡主,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政治人物。
邕王和荣家,一家是储君的热门人选,一家是备受皇帝信宠的外戚之家。
现在来说,两家的权势差距不大,但是从潜力上来说。
邕王就要剩过荣家太多了,邕王成为储君的支持率最高,很可能成为一国之君。
荣家在老皇帝去了之后,不要说有什么进步,就连现在的权势,也不可能保持。
当然了荣飞燕也有优势,荣妃又没有生儿育女,荣家明显可以远离储君之争,图上一份安稳。
但是显然平宁郡主没有选择安稳,还是想搏一份从龙之功。
毕竟现在朝廷上支持邕王的势力更大,邕王看着有很大登顶的可能。
两位贵女自身的条件不相上下,但是嘉成县主最后还是赢在了家世上面。
“那我就在这先恭喜元若你了。”
交换了庚帖,这门亲事就基本算定下了,大周朝的法律都承认,这门亲事基本也就不会再有什么波折。
嘉成县主明显很喜欢齐衡,自不会悔婚,齐国公府没有得罪邕王的资本,也没有反悔的可能。
以勋贵之家喜欢早结婚的传统,齐衡结婚大概率比盛长柏结婚都要早。
盛长柏这边已经拖到了二十以后,等到及冠之后找时间。
但勋贵之家的子弟不是这样,都是早早的结婚,早早的留下后代。
然后就该享受荫封,进禁军做武官,就算真要戍边上战场,发生什么意外人没了,起码也留下了后代。
就是不考虑人没了的问题,勋贵子弟跟随禁军戍边,一去就是几年。
早点娶媳妇,早点造娃出来,总没什么错。
去戍边有的地方方便带媳妇过去,有的地方不方便带媳妇。
不方便的话,这些人明显容易把子嗣问题耽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