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谁能出征(2 / 2)

盛长柏也觉得这枢密使,多少有一些在嘲讽于赵宗全。 大概意思应该就是,既然皇帝你只信重于韩章一人。

那现在有事,就让韩章替你出征去吧。

满朝堂的人数上一数,也确实没有几个人比韩章合适。

持续打压武将几十年的成果,韩章对武将其实还是挺有威慑力的。

总结的来说,韩章这个人在大周军队中,震的住台面,这一点其实就已经难得。

“陛下,儿臣愿意领兵出征,抗击西夏。”

最后为了避免赵宗全太过于尴尬,还是桓王站了出来替赵宗全解围。

“那就拨付于你十万大军,即日启程!”赵宗全回道。

毕竟是自己的亲大儿,就算是忌惮,但赵宗全对桓王也有很大的信任度。

既然是桓王带兵出征,也就不会相同于以往。

没必要按着大周的传统,没有画蛇添足的派一个文臣,监督,制约着出征的武将。

让桓王领兵有极大的自主权,只凭着一点,对大周将领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优势。

而且桓王也不是一个完全不知兵的人,当初兖王逼宫的时候,带兵平叛桓王有参与。

然后南边的民乱,也是桓王做主将,给平的叛。

虽然这其中都是顾廷烨起的主导地位。

但桓王毕竟也经过了两场战争的历练洗礼,这份经验已经胜过许多人。

桓王带兵去西北,顾廷烨就在西北,就算是赵宗全说顾廷烨只能做大头兵。

但实际上,桓王就不可能拿顾廷烨当大头兵来用。

没有副将的名头,也会有副将的事实,至少也可以当参谋,出谋划策。

还是原本桓王和顾廷烨的搭配,原来的老搭档。….

给拨付了足额的十万禁军精锐,号称五十万。

这个配置,这次西夏寇边,就算不是皇帝在谎报的军情。

是真实的战情,也足以真的于西夏较量一下。

只从这个应付来看,确实分不错消息的真假。

直接动员了几十万的民夫,各方面都是真的战争准备。

送走了出征西北的禁军之后,汴梁城里算是安分了下来。

因为边疆发生了战事,按着大周的传统。

皇宫直接就开始节衣缩食,停止各种饮宴活动。

目的自然是,表示出一个省钱的态度,皇室支持边疆战事的决心。

普通的百姓跟风不跟风无所谓,但是盛长柏这些吃着朝廷俸禄的官员,还是要跟上皇家的脚步。

既然皇帝这个老板,都不再举办宴席,官宦之家,自然也不好大肆饮宴。

也要表现出来自己的态度,避免皇帝小心眼,给穿小鞋。

盛长柏儿子的满月宴,本想要邀请众多的亲朋故旧共同庆祝,也不合适了。

最后孩子的满月宴,只有盛家嫁出去的四个兰,大房的长梧娘子,带着…也就只有明兰带回了女婿回家。

刚幸运完的袁文绍和盛长梧,都遇上了战事。

也不能说是不幸,对于武将来说,打仗是危机也是机遇。

两个人都没有得力的长辈,想要崛起,获取高位,封妻荫子,光耀门楣。

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能力。

指望天降幸运也不是常事,都已经被馅饼给砸中了两次,也不能被砸一辈子。

只有明晃晃的战功,才是武将平步青云的硬通货。

袁文绍出身于勋贵世家,从小就是想从战场之上,立下不世之功,重赈袁家败落的声势。

多少有一些闻战且喜,对于上战场这个事,没有什么排斥。

盛长梧这个小伙子,也足够年轻,多少还有一些中二。

各种冲动热血的想法很多,学得文武艺,卖得帝王家,清除异族,还我河山,斩将杀敌,光宗耀祖。

对上战场也没什么畏惧。

但是男人没问题,并不代表着家里的女人也没问题。

这次禁军是要跟西夏对战,不是在国内镇压各处的乱民,灾民。

不是欺负大周境内,原本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这是要对战骁勇善战,弓马娴熟,装备精良的西夏骑兵,是真的要死人的。

就算是底层军官,伤亡的可能一样很高。

长梧的娘子,本是武官之女,心态还算可以。

自己父亲本就是戎马一生,从小就适应了家里有人从军出征的日子。

虽然也会担心,也会害怕,但是自小就是这样的日子,还稳得住。

但是华兰不一样,出生于文官之家。

自小认为的最大灾难,就是父亲遭到贬嫡。

并没有家人会上战场,遭遇到生命危险的心里准备。

从袁文绍走了之后,华兰的魂儿也就被带走了大半。

整日的愁眉苦脸,提心吊胆,忧心忡忡。

没有以泪洗面,都算是华兰坚强。

就是今天来参加自己大侄的满月礼,这么一个喜庆的日子里,华兰也是强颜欢笑。

“大姐姐,你也不用太过于忧心,桓王这次带了十万禁军精锐出发,加上本就精锐的几十万精锐西军,对上西夏贼兵,自会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看着华兰继续这样,都要忧思成病,盛长柏还是要宽慰一下。

几十万的大军,配套几倍的后勤民夫,对战一个人口只有三百万人口的西夏。

就算西夏是游牧民族的结构,全民皆兵,但是入侵大周,也派不出多少人,单从兵力对比,大周怎么也是优势。

本章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