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P>
嬴政露出会心一笑,趁机教导道:“扶苏,看到没?后世华夏的人总结的很好,亲文官不行,亲武官也不行,要让双方制衡才是王道。”</P>
扶苏恭敬道:“儿臣谨记教诲。”</P>
西汉。</P>
刘邦直摇头道:“这后世明朝第二个皇帝,太过心急了,就像是后世人说的那样,江山还没有坐稳,就大刀阔斧削藩,只会弄巧成拙。”</P>
吕雉说道:“看后世华夏的评论,这建文帝好像是失败了。”</P>
明朝。</P>
朱标紧蹙眉头,摇头道:“这逆子真是荒唐,为何这么急切削藩,父皇已经帮他清除了不稳定,他只需把江山坐稳,徐徐图之即可。”</P>
满朝文武纷纷摇头,大气不敢出。</P>
辛亏朱元璋去了“帝王空间”,要不然看到指定的皇位继承人,被燕王反杀,一定会勃然大怒!</P>
帝王空间。</P>
朱元璋并没有大怒,而是面无表情看着天幕,哪怕是见到后世华夏人揭露的,燕王朱棣当皇帝了,也没有什么表情。</P>
好像这一切,都和他无关一样。</P>
事实也是如此,朱元璋哪怕现在暴跳如雷有什么用?</P>
什么都无法改变!</P>
有句话说的好,拦不住要死的鬼!</P>
唯一让朱元璋不爽的是,朱允炆是他指定的皇位继承者,而燕王朱棣谋反了!这就像是狠狠扇了他一巴掌。</P>
【当建文朝廷开始清洗诸王的时候,燕王马上觉察到他的地位危殆,可是他还无意立即行事。】</P>
【因为他的三个儿子正在南京作为人质,以保证他不乱动。】</P>
【1398年和1399年,燕王搞了许许多多鬼把戏,又是装病,又是装疯,请求遣反他的儿子们。】</P>
【直到1399年6月朱允炆才准许燕王的几个儿子回到他们父亲身边】</P>
【——历史学家们把这一决定称为愚不可及。】</P>
【燕王在看到儿子回到身边,这才下定了决心用军事行动抗命朝廷了。】</P>
【燕王朱棣:建文,这个小王八蛋,被黄子澄、齐泰,这些坏人煽动,要削藩!】</P>
【把周王全家囚禁在应天,废了代王,软禁了齐王,杀了湘王,把兵调到了顺天,看我是不是要造反。】</P>
【公元1399年,八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以建文帝朱允炆违背了《祖训录》为名,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P>
【史称“靖难之役”。】</P>
【明祖训录:日后,若是朝中奸臣作乱,各地藩王,尽可领兵进京,勤王锄奸,确保大明基业,传至千秋万代!】</P>
后世实时弹幕——</P>
“两年废四王,汉武帝都不敢这么削(狗头)。”</P>
“回复楼上:而且还是手握重兵的王。”</P>
“回复楼上:操之过急。”</P>
“汉武帝都是推恩令三代才削的,建文帝太年轻了,一年废四王。”</P>
“回复楼上:而且还杀!”</P>
“回复楼上:建文帝是真的勇(狗头)。”</P>
“朱棣是那些藩王里最大的,看着自己的弟弟一个一个离开,是什么样的感受?是你,你也反!”</P>
“削藩没毛病,但是建文帝朱允炆没有他父亲的权威,应该等他叔叔辈都死了以后,然后一个个削,并且不能贬为平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