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宋仁宗的功过(2 / 2)

宋朝。</P>

宋仁宗气的脸色涨红道:“真是岂有此理。”</P>

“朕,议和怎么了。”</P>

“只是花了一点点钱财,就可以免除西夏的侵扰。”</P>

“为什么不议和?”</P>

“大宋最不缺的就是钱财。”</P>

帝王空间。</P>

赵匡胤鼻子都快要气歪了。</P>

赵恒的澶渊之盟,打赢了给人赔偿。</P>

赵祯是打不赢,也给人赔偿。</P>

好像自从赵光义战败后,大宋的皇帝都犯了一种“不敢打仗”的病。</P>

西夏除了称臣外,一点损失都没有。</P>

而宋朝还要给岁币。</P>

这不是软骨头是什么?</P>

这样的大宋,真的是盛世吗?</P>

【为什么赵祯能被以仁宗为庙号?】</P>

【那是因为宋仁宗赵祯这皇帝的性格太过仁慈了,大白话就是太照顾文人了。】</P>

【赵祯能仁慈到什么程度?】</P>

【只要他听到几个人说某事或某官员的问题和不对。】</P>

【他就会叫停或罢免。】</P>

【由于范仲淹的“朋党论”的兴起。】</P>

【庆历五年,正月二十八日。】</P>

【宋仁宗赵祯叫停了变革。】</P>

【巧的是,庆历七年的时候,宋朝又发生了大旱灾。】</P>

【赵祯下了一个诏书,说政策的错是他自己的问题。】</P>

【跟百姓无关。】</P>

【希望能把这些痛苦转移到自己身上,替百姓受惩罚。】</P>

【还亲自出宫祈祷降雨。】</P>

【拒绝用伞盖保护,让自己在炎炎烈日之下进行暴晒。】</P>

【在后世来看肯定是很荒唐,或者是秀存在,不过在那个时候,这就是仁。】</P>

【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政策的决定和人事的任免。】</P>

【采取朝堂公议,而不是一言堂。】</P>

【为此还发生过一件事,就是宋仁宗想要提拔一个关系户。】</P>

【结果刚提出来。】</P>

【就被当时是御史的包拯一顿喷,口水都溅射到宋仁宗脸上了。】</P>

【宋仁宗哪怕不开心,也是听从了包拯的意见。】</P>

【要说赵祯能获得仁宗的庙号。】</P>

【也应该。】</P>

【赵祯在生活上极为简要,大大减轻了国库的支出。】</P>

【嘉佑八年,三月末。】</P>

【宋仁宗赵祯驾崩,享年54岁,庙号仁宗。】</P>

后世实时弹幕——</P>

“赵祯是好人,不是好皇帝。”</P>

“性格太软弱了。”</P>

“仁宗为什么叫仁宗,据说仁宗去世的时候,契丹皇帝都伤心落泪了(狗头)。”</P>

“宋仁宗应该是个好皇帝。”</P>

“就是一个过小日子的人。”</P>

“无能是真无能,你要说他是昏庸之君,也没必要。”</P>

“宋辽战争,宋夏战争,表现很软弱。”</P>

“宋仁宗一生节俭,出了名的。”</P>

“宋仁宗性格最好,最有休养。</P>

最仁慈的皇帝,百姓的福气。”</P>

“可惜他的仁慈,确让北宋更早的完蛋了。”</P>

“错了,是士大夫的福气,不是老百姓的福气。”</P>

“改革变法,就因为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被反对,宋仁宗就停了。</P>

这是老百姓的福气?</P>

这还真是士大夫的福气!”</P>

“上面不是说了吗?范仲淹就是发现天下百姓贫苦。</P>

朝廷冗兵冗吏冗费才要变革。</P>

那些吹嘘富宋,一个汴梁如何繁华的。</P>

这些只和商人和官员有关,你们所谓的为了天下百姓,无论是范仲淹还是王安石变法,都叫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