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曾经年少的自己(多谢诸位的礼物)(1 / 2)

后世实时弹幕——</P>

“我一直以为辛弃疾就是个诗人,这么猛。”</P>

“偶像辛弃疾(大拇指)。”</P>

“辛弃疾之所以文武双全,就是他的父亲特意培养的,可惜在来到南宋后,就再无带兵打仗的机会。”</P>

“50人冲进5万人的金营,还杀了叛军靠谱不?”</P>

“这有什么不靠谱,趁机布备突袭。</P>

杀完人,骑马扬长而去。</P>

金军不知敌军多少,有没有埋伏,也不敢深追。</P>

辛弃疾牛的是,有这个胆子,而且做到了。”</P>

“辛弃疾的爷爷给辛弃疾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像霍去病一样,当个冠军侯。”</P>

“辛弃疾比霍去病多活了几十年。</P>

但是谁才是最可惜的,不好说(大哭)。”</P>

“在宋朝为武将,简直就是悲催的人生。”</P>

“在我看来,唐诗宋词中英雄气概男儿气概。</P>

最硬朗的就是辛弃疾。”</P>

“辛弃疾啊!想想他的志向。”</P>

“他竟然是武将!”</P>

“南宋将领太憋屈了,主战派永远被贪生怕死。</P>

偏安一隅的主和派压一头。</P>

不过也跟南宋皇帝软弱有关。</P>

有多次可以收复山河,雪靖康耻的机会都丧失了。”</P>

“辛弃疾在词、个人武力、兵法韬略。</P>

发展经济等方面都非常有建树。</P>

可惜不被重用。</P>

兵法韬略只能用来剿灭土匪叛贼,无法在战场上金戈铁马。”</P>

“我一直以为是个书生,是我浅薄了。”</P>

“血性!!!就得这样。”</P>

“人家的二十多岁,率50人冲5万金营,我的二十多岁……”</P>

秦朝。</P>

“好一个辛弃疾。”</P>

始皇嬴政用力点头道:“以50人敢冲5万大营。”</P>

“就光这份胆识和谋略,就让不少大将自愧不如。”</P>

“让寡人不明白的是,有这样的武将!”</P>

“却不重用北伐,而是让其当了个文官。”</P>

“这南宋已经成了这个样子,难不成皇帝还在防着武将。”</P>

公子扶苏说道:“辛弃疾空有一身抱负和武力,却得不到信任,壮志未酬啊!”</P>

西汉。</P>

刘邦诧异道:“率50人就敢冲5万敌军大营。”</P>

“当真是虎胆。”</P>

“朕甚至不敢想,要是由他和岳飞当主帅北伐,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P>

“这该死的宋高宗赵构!”</P>

“误了宋,误了将才,误了爱国有识之士。”</P>

“更是误了天下百姓。”</P>

吕雉摇头叹息道:“可惜,可叹。”</P>

唐朝。</P>

李世民惋惜道:“可惜了一员虎将。”</P>

“一生抱负无法施展。”</P>

“只能写诗词,做梦时,才能看到自己为国征战。”</P>

“南宋把将士都逼成了这个样子,真是让朕心有郁结。”</P>

帝王空间。</P>

宋太祖赵匡胤怒斥道;“赵构!”</P>

“我来问你,为什么?”</P>

“你给我说!”</P>

话音刚问完,赵匡胤就给了赵构一棍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