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隆兴北伐(1 / 2)

始皇嬴政颇为赞同道:“后世人倒是分析得当。”</P>

“总的来说还是宋朝特殊的原因。”</P>

“导致了,每逢准备齐全的大战。”</P>

“宋朝皇帝都会防止武将拥有兵权自立,任用了不少没有打仗才能的人。”</P>

“扶苏,要是你面对这个情况,会如何做?”</P>

公子扶苏沉吟了片刻,说道:“儿臣,若是面对这种情况。”</P>

“一定会放权给武将。”</P>

“无论如何,打仗不是儿戏。”</P>

“稍有不慎,那可就是成千上万的兵士战亡。”</P>

始皇嬴政笑了笑,追问道:“那万一你任用的武将拥有大权,有了异心,自立为王,你当如何?”</P>

公子扶苏笑道:“名不正则言不顺。”</P>

“又不是朝政昏庸,税收苛刻,或引起民怨。”</P>

“逼得不得民心。”</P>

“正常情况下,天下百姓还是认正统皇庭,而凭白佣兵自立的武将,哪怕再会打仗。”</P>

“也注定要失败。”</P>

“然而这么简单的问题,宋赵皇帝却是无法看破。”</P>

“因小失大。”</P>

“说得好!”嬴政频频点头。</P>

宋朝。</P>

宋孝宗赵眘看完天幕披露的为何不重用辛弃疾,轻咳两声,来掩饰尴尬。</P>

他并不觉得以后的自己有做错什么。</P>

毕竟现在南宋内忧外患。</P>

各地多有起义之士,而河的另一边还有金人虎视眈眈。</P>

在任用方面,自然是多多慎重一些。</P>

但是当孝宗赵眘看到北伐失败后,眼中都仿佛没有了色彩。</P>

【宋孝宗赵眘其实还挺有主见。】</P>

【也算是位明君。】</P>

【在赵眘当上皇帝后,就有收复沦陷的故土的心思。】</P>

【在位期间减少赋税,休民生。】</P>

【且不贪图享受和美色。】</P>

【整顿军伍,对北伐蠢蠢欲动。】</P>

【当时是太上皇的赵构,对其想要北伐大加反对。】</P>

【赵构对赵眘说,你想要北伐可以,等我死了再对金用兵。】</P>

【宋孝宗赵眘并没有听从,坚持对金用兵。】</P>

【终于,南宋发动了北伐之战。】</P>

【史称隆兴北伐。】</P>

后世实时弹幕——</P>

“最有骨气的皇帝孝宗,可是没有大将。”</P>

“让孝宗和宋高宗赵构的时期换一换,北伐不胜才怪!”</P>

“无将可用。”</P>

“赵构遥控朝廷啊。”</P>

“赵构在位期间所做的一切,对南宋的灭亡远超想象,有的是明,而有的则是暗的。”</P>

“宋孝宗典型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P>

“永远活在赵构的阴影下。”</P>

“有北伐之心,无北伐之力。”</P>

“就这一个明君也在隆兴北伐的失利中没了志气。”</P>

“怪就怪赵构太能活了,把孝宗能用的人熬走了。</P>

发现赵构这个人不是昏。</P>

是单纯没有大志。</P>

只要能维护自己的皇权在南方过小日子就可以了。</P>

但他清楚的知道谁能用,挫败几次金朝入侵。</P>

当了二十多年的太上皇。</P>

但是没有阻拦孝宗给岳飞恢复名誉,也许是他没有孩子,不想折腾。”</P>

“都说赵构为南宋延续百余年。</P>

但是我认为,赵构之所以能延续南宋百余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