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王大郎银行贷款记(下)(2 / 2)

王大郎很认真的道:“晚娘,我可没有疯,我不是找刘二虎借的高利贷,也不是去会子库借的会子。我是在官家亲自开办的大宋银行里借的,用咱家的房子作抵押,借了五百贯铜钱出来,五年以后再行归还,晚娘你猜有几成利?”</P>

“大宋银行?今天好像听见,有几个来买豆腐的人说起过。”</P>

张氏对这个名词显得很是陌生,不过她最关注的还是借贷的利率:“当家的你狠心都能借五百贯,难不成只有八成利?”</P>

有宋一朝民间借贷的利率是非常高的,宋初的时候利率普遍达到了100%,直到王安石变法弄出的青苗法,让官府借粮食给青黄不接的农民,利率下调到了20%左右。</P>

可是好景不长,王安石这项政策,很快就成为了官员们敛财的工具,几乎已经是名存实亡了。</P>

所以民间的借贷利率一直高得可怕,无论是借民间还是官府的钱,一般都是100%,甚至更高。</P>

如果能找到八成利率的贷款,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P>

王大郎摇着头道:“不是八成,晚娘你往下在猜猜?”</P>

张氏着实惊讶了起来,居然比八成还低,随口猜道:“不是八成,难不成是五成?”</P>

王大郎得意洋洋的道:“晚娘你猜对了,就是五成,我这还是只是借的五年,如果只借两年的话,才只有两成呢。”</P>

借五年五成利?</P>

借两年居然只要两成利?</P>

这是什么神仙贷款?</P>

张氏不由得瞠目结舌,连忙追问道:“真只有五成利?”</P>

王大郎道:“当然是真的了,不然我能一下借五百贯这么多?”</P>

张氏瞪着王大郎道:“借条在哪呢?你借的五百贯在哪呢?可别告诉我这是在逗我玩呢!”</P>

王大郎连忙解释:“我今天确实是去银行借贷了,借五年确实也只有五成利,不过这几天银行的人要过来查验。如果与我所说的属实才能放款给我呢,你不信的话,我这里还有一份意向书呢。”</P>

听到王大郎的解释,张氏啐了一口道:“你知道我大字不识一个,给我看也是看不懂的,只要这是真的那可就太好了。”</P>

“咱们家的王氏豆腐在临安也算是小有名气了,如果能扩大规模的话,五年时间赚个上千贯绝不成问题,到时候琪儿的念书的束修,芸娘的嫁妆那可都有了啊!”</P>

王大郎嘿嘿笑着道:“娘子,我不就是这么想的吗,现在咱们的生意虽然还行,不过就只有这么屁大点地方,我每天拼死拼活做豆腐又能做多少出来?”</P>

“以后地方大了之后,可以几座石磨同时磨豆子,养上十几头骡子给拉磨,再请几个做些杂活,每天的豆腐产量多个三、五倍不成问题,五年赚一千贯还不是轻轻松松?”</P>

张氏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如果过几天那个银行,真以五成利给咱们家五百贯,咱们就在家里给官家立上长生牌位,让这样的好官家能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