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臣子们惊奇的模样,赵灵笙的心里还是暗暗得意,即便你们如何见多识广、学富五车,可曾见过这种高产的稻谷?</P>
臣子们在稻田边各说纷纭,这种数量多且饱满的稻谷,可是他们平生仅见。</P>
乔行简对赵灵笙行礼道:“官家,这种稻谷老陈平生从未见过,老臣着实好奇得紧,官家可否满足老臣的好奇心?”</P>
其他大臣也都竖起了耳朵,想从官家口中得知真相。</P>
赵灵笙见臣子们的好奇心被撩拨起来了,就伸手从稻穗上撸了一把稻谷,看着手中饱满的稻谷道:“这是农部历史五年有余,以占城稻为蓝本培育出来的新稻种,精耕细作之下亩产能有五百多斤。</P>
即使是五、六月播种也能收获近五百斤,朕将之命名为无饥稻,相信在大宋境内推广种植后,天下百姓再无饥馑之苦了。”</P>
听到赵灵笙的话,即使大臣们再如何能沉得住气,也不由得大吃一惊。</P>
亩产五百斤的稻种?</P>
可比现在最高产的稻种,产量足足高了三成多到四成。</P>
可别小看了这一两百斤的亩产,以每家人种十亩地来算,一年的稻谷就要多收一千五百斤甚至更多,足以他们在交税后还能剩余足够的稻米和稻种。</P>
再加上田间地头种的红薯和其他菜蔬,至少未来一年不需要饿肚子了。</P>
葛洪捂着胸口,不敢置信的道:“官家,这可是真的?”</P>
赵灵笙笑着指了指稻田:“是不是真的,等收割完称重不就知道了吗?”</P>
看到官家自信从容的样子,再加上官家这些年积累的信誉,在场的大臣绝大多数都相信了。</P>
即使有不少大臣对官家纵容武人很不满,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官家信誉那可是杠杠的。</P>
说砍你脑袋,就绝不会让你多活片刻,将就的就是一口唾沫一个钉!</P>
朱着和王塈对视一眼,心里有一种不妙的预感。</P>
“陈卿。”</P>
赵灵笙刚一开口,一旁随侍的陈翰的作揖道:“臣在。”</P>
“你安排人开始收割吧,五亩地里的稻谷分开放置,等脱粒后就开始称重,将每亩地的产量分开记下来。”</P>
赵灵笙说完后,转头看向众臣子,用手指了指梯田边临时搭建的台子,开口说道:“众卿,这里即将开始收割,我们在那边的稍远一些。”</P>
大臣们哄然应诺,跟随赵灵笙来到台子上,这里正好能看到五亩稻田的全貌。</P>
大臣们刚来到台子上,差不多有一两百人的百姓就来到了稻田边。</P>
他们男男女女都有,有的人拿着镰刀,有的人带着掼桶、飏车(风扇车)等工具,在管事的安排下开始了收割工作。</P>
收割稻谷的人将收割下来的稻杆平放在田间,一些精壮汉子则拿起一束稻杆,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在掼桶边缘用力【掼稻】。</P>
稻穗里的稻谷在掼桶上被反复拍打,稻谷也就随之脱离,完成了初步的脱粒工作。</P>
等掼桶里的稻谷差不多了以后,就有人将掼桶里的稻谷挑到田外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