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郎饿了两天,周身也着实没有什么力气了,慢慢的来到老头旁边坐下。</P>
老头子目光空洞的看着偶尔路过巷子的人,王二郎坐在他旁边,他连往这边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P>
“老丈……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啊?听起来我们可是老乡啊……”</P>
王二郎见老头没动静,也就只有自己去主动搭话了。</P>
老头往王二郎这边看了一眼,还是没有任何开口的意思,似乎觉得开口说话也是浪费力气。</P>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能听懂话的,王二郎也不会这么容易放弃,他咬了咬牙,拿出自己最后的五文钱,去巷子外买了一个炊饼回来。</P>
在临安只卖三文钱的炊饼,在汴梁不仅十文钱一个,而且还缩水了一半。</P>
王二郎心里咒骂着这离谱的物价,回到巷子里坐到老头旁边,将炊饼分成了两半递给老头一半。</P>
炊饼的香味让老头忍不住吞了口唾沫,看着眼前的半个炊饼,结结巴巴的道:“这是……给窝?”</P>
王二郎三两口把半个炊饼吃下肚,不耐烦的道:“你不吃的话,我可就吃了啊。”</P>
老头一把抢过王二郎手里的炊饼,狼吞虎咽的把炊饼吃下肚,舔了舔嘴角后说道:“年轻人,你为什么……要给我吃的?”</P>
王二郎吃下半个炊饼,只觉得肚子更饿了,他捂着肚子道:“要不是见你应该是我的同乡,不忍心见你饿死,否则我怎么会给你吃的?”</P>
老头看了看王二郎:“你应该只能算窝半个同乡……老家那边可没人这么说话的……”</P>
老头的话匣子打开,开始讲述他老家的情况,王二郎偶尔点头附和几句,渐渐的话题引到了汴梁城。</P>
“老丈,你说说现在汴梁城有多少人啊,大家伙都讨不到饭吃,这可如何是好啊?”</P>
老头听闻王二郎的话,长叹一声道:“老头子窝来汴梁十多年了,以前的汴梁可没那么多人……自从那盖死的蒙古人打过来了后,为了躲避天灾、兵乱,四处的人都往汴梁城里来,以窝看哪,现在汴梁城起码比十多年前多了七八成……\"</P>
“窝的儿子、儿媳、孙子都被那些流民杀了,城里的官老爷不仅不为窝做主,反而把窝家的财产私吞了,若不是如此,老头子窝怎么落得如此下场?”</P>
“这些来汴梁的人啊,怎么会知道官府压根不会管他们,还以为官府能给他们施粥?偶尔有几个富户施粥,那也是清汤寡水的,都见不着几颗米……”</P>
“窝估计也活不了几天了,为感谢你的炊饼,窝死了之后,你就把我吃了吧……”</P>
“窝这把老骨头也没几两肉,小心别被其他人给抢了,那些人饿红了眼,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P>
“哎,听说大宋那边有亩产一百石的粮食,想必那边不会饿死人吧?下辈子投胎啊,窝希望投胎到大宋那边去,总比在这里当活死人强……”</P>
老头兴许是许久没有说话了,说话也是没有什么条理性,想到哪里说到哪里。</P>
王二郎也不气恼,这些仿佛呓语的话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信息,捂着饥肠辘辘的肚子,倾听着老头的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