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二七)云聪弩(2 / 2)

为了减少被发现的机会,这支箭不是往空中发射的,而是站在一棵大树的顶上直接往山脚下发射的,为的就是尽量减少箭矢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以及被发现的机会。</P>

——江小龙的高度关注所有细节的风格,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江家军大多数官兵的心里。</P>

张宝庆一直在山脚下关注着山顶的动静,一见一支火焰非常微弱的信号箭在夜空中一闪而逝,他立即下令工匠们赶紧上山。于是所有的工匠们立即扛抬起各种工具、油料、酒水、木架子以及早就加工好的、沉重无比的大长竹竿,乱哄哄地往山上跑去。</P>

由于夜间的天气确实不好,光线太暗,人们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地爬行,几乎所有的人都摔过几个嘴啃泥。当官的一直在压低声音咆哮着:“动作都快点,没时间了。”</P>

“看着点脚下,摔着你不要紧,小心油料什么的都让你们给摔没了。”</P>

“年轻的扛着竹子先上,年纪大的带工具。工具暂时先用不着,但是竹竿必须得先上去……”</P>

好不容易爬到了山上,大多数人都已疲惫不堪,其中好几个人还摔坏了脚。但是他们现在还不能休息,因为很多活儿必须马上就要完成。</P>

他们做活的时候还不能发出较大的响动,以免惊动了悬崖下面营地的敌军官兵们。</P>

夜已深,从山顶上往下看,联军的营地里面静悄悄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支火把,稀稀落落地散布在营地的各个角落里燃烧着。但是因为夜色太过昏暗,它们微弱的光芒在整个营地里就像是萤火虫一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P>

偶有一队巡逻的官兵,马蹄得得,铁甲铿锵地走来走去。但是他们的脚步声听起来有些拖拖拉拉的,显示着官兵们的心不在焉和昏昏欲睡。</P>

已经跟着运输队混入营地的那些突击队员们,先后分别假装出去方便,悄悄起身溜到了营帐之外。他们故意换上了黑色的衣裤,一出门就消失在了外面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重夜色里。</P>

黑暗对所有人都是一个问题,联军的官兵固然难以发现这些混进来的突击队员,但是突击队员自身的行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P>

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有时候甚至需要四肢着地爬着在黑夜中潜行,因为仅靠两条腿来行走太容易磕磕绊绊、太容易弄出动静来了。</P>

好不容易他们都陆陆续续地从四面八方,摸到了营地大门的附近,每个人都出了一身的汗——尽管这秋夜里的气温很低,而且天空中还飘着细细的小雨。</P>

他们只能坐在地上稍稍喘口气,然后才把挎在腿边的手弩取下来——这些都是李云聪设计出来的新型手弩。</P>

自从江小龙教过他弹簧的原理之后,他就着了魔似的开始潜心琢磨这方面的各种改进措施。后来,他又得到了张宝庆和魏语新的大量的培训教育,终于在钢材的锻造和弹簧的设计制造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突破。</P>

这种新型手弩大量地运用了他的锻造和钢材新技术,不仅轻便好用而且还能折叠,方便携带。最重要的是,其弩矢的动能和穿透力还非常强悍,超过了几乎所有的青龙帝国-军中的制式重弩。为了鼓励李云聪,这款产品被江小龙命名为“云聪弩”。</P>

混入营寨中的突击队员们分头行动,在黑暗中分别摸索到敌营寨门口的各个岗哨附近。然后就此潜伏下来,就像地上的石头或木桩子一样地悄无声息,一动不动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P>

与此同时,江小龙也带领着营寨外的主力部队慢慢地向大门口移动,为了不发出任何的声响,他们慎之又慎,行进得十分缓慢。</P>

此时最为忙碌的是崖顶上的工匠们。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首先就在崖边架起了许多三角形的木头架子,并仔细检查这些木架子的牢固程度——这在平时也许比较容易,但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而且还是在不能发出较大声响的情况下,这种简单的操作就会变得十分的困难。</P>

尤其是在运输的过程中,一些木架子可能松动了,这种情况尤为麻烦。他们必须把木架子拖到远处的泥地里,然后在需要加固的部位上铺上厚厚的破布或者草垫子,才能打钉子加固——总之,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发出太大的动静,尤其是在这空旷静谧的夜色之中。</P>

做这项加工树立木架子工作的,只是一小部分工匠。大多数的工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大批已经被加工好的竹子被运上崖顶之后,马上就要进行最后一道工序——灌注燃料和火药。</P>

是的,他们要用这些竹子作为攻击的武器。用江小龙的话来说:“我们要让这帮家伙们尝尝我们土制火箭弹的厉害!”</P>

这是一件非常繁重的工作,但是不能在山下进行。因为开了洞之后的竹竿,其本身的密封性就很难得到保证,同时,灌注了燃料和火药的竹竿子会非常的沉重,大大增加了搬运的难度。</P>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竹竿会变得比较危险,尤其是当时的火药还很不稳定,剧烈的碰撞或是遇到火星都会有可能引爆。而这些民夫工匠们都不是士兵,没有受过残酷的体能训练。要求他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负重爬山,这很不现实,而且也没有必要。</P>

尤其是他们还要赶时间——在赵贵忠率领的先头部队拿下崖顶之后,他们必须尽快上山,并做好攻击之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所以他们是被允许打着火把上山的。</P>

这个时候,时间的掌握最为重要。因为敌军比我们强大得太多,不仅赵家庄本身的驻军强大而凶悍,而且距离赵家庄不远处还有无数的敌军。一旦接到求援的报警信号,他们很快就能赶来支援。</P>

想要在赵家庄来一个虎口拔牙,就必须要快速、狠辣和精准。</P>

其中的快速是最为重要的。江小龙的战前设想就是——快速突袭,得手之后就迅速脱身。</P>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给他们来一次教科书式的闪电突袭战。”</P>

——尽管许多的官兵都不能准确地解释这句完全不属于这个年代表达方式的语言,但是他们听了之后都感到无比的兴奋。</P>

工匠们轻手轻脚地快速忙乱着。他们首先要往打通了内部的竹竿里面依次灌入油料、酒水和火药。其中的火药还需要跟那些液体燃料隔离分开,以防失效。当所有的材料都灌满了之后,还要封住灌注用的洞口。</P>

这其中最难的工序就是隔离。酒水易燃,油料耐烧,火药易爆,尤其是油料和酒水,不能跟火药混在一起,还必需要小心翼翼地用破布加小木块或是小竹块给分隔开来。</P>

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在竹竿的底部灌注火药和封口。竹竿的前端灌注的是火箭的爆炸燃烧部,后面的底部灌装的是火箭推进部,中间是由竹子本身的竹节隔层来分开的。</P>

这一切的活动都必须在摸黑的情况下进行——上山的过程中可以打火把,毕竟是在山的背面。但是到了崖顶就绝对不允许再打火把照明了。在这样的黑夜之中,火把的光亮可以很远就让人看到——而且还有这么多的易燃易爆材料在现场,即使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明火也是绝对不能允许的。</P>

但这也使得施工的难度变得非常大,大家都得在黑暗中摸索着操作,磕磕碰碰、划破手指的事情经常发生,但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P>

每个人在漆黑一片中,都必须小心翼翼地不发出较大的声响,但同时还需要快速准确,毛手毛脚的人会立刻就被赶到一边去做粗活去。</P>

好在绝大部分的工匠都是在战火中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经常遇到这种非常紧张的时刻。没有人有什么怨言,每个人都在紧张而努力地工作着。</P>

李云聪比较有心,在行军的路上捉了一些萤火虫,用纱布包住做成了十分粗陋的照明用具。张宝庆、魏语新等人就和他一起,一人一只这种光线极弱的“手电筒”来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