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巧遇(1 / 2)

当然懵逼的主要是那些新兵。</P>

看到新兵这样子,老兵们都很善意的解释道,“习惯就好!咱们打仗有时候快起来超乎你的想象。</P>

你是没有听说过侯爷那边是怎么打仗的。</P>

听他们那边的人说,他们打仗就是一盏茶的功夫。</P>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打仗的时间还没有他们清点战俘的时间长!”</P>

“有这么夸张?”</P>

“哼!比这夸张的多,我告诉你,在那边打仗。</P>

别的没得说,唯一的麻烦就是费人。”</P>

“怎么说?”</P>

“就是你得经常吃住都在马背上,往往到了关键时候,你们得经常跑来跑去,穿来穿去。</P>

有时候为了完成一次大迂回穿插,甚至要走山间小道。</P>

那种小路往往都没法骑马,只能牵着马走,有时候马匹踩空了,你最好庆幸你拽住的绳子很松,不然你也得被带下去。”</P>

“呼,我还以为您要怎么说呢,这也不废人吧,只要小心些就没事。</P>

我还以为他们是战斗减员很大呢?”</P>

“战斗减员....这个他们倒是不大。听说都不用等敌人架好火力点,他们就完成了一次冲锋。</P>

基本上很少能碰到能挡住他们一次冲锋的。”</P>

一群新兵和老兵相互闲聊着,而闲聊之余他们也是掐灭手中的烟,开始骂骂咧咧忙活起来。</P>

这群狗娘养的,就不能多坚持一会吗?</P>

搞得他们都不能休息多久。</P>

打仗打的太快貌似也不是好事。</P>

没辙,这些士兵只能继续挖着壕沟。</P>

老张也属实极其负责,对战壕之事看的很重,几乎每条堑壕都进行了视察,严格检查是否合格才行。</P>

这也导致哪怕这么多人,工期依旧只能紧赶慢赶。</P>

老张学的技术几乎大半都是从东洋人手里学的,但也有借鉴了一部分俄国人的战壕。</P>

如上次前往外蒙所看到的战壕就给了他不少灵感。</P>

如东洋人的战壕,基本普遍顶天也就两米不到,最高在一米八左右。</P>

倒不是人家东洋人偷懒,而是人家矮。</P>

而俄国人就不同,挖的战壕都是西洋那边标配的2-3米,所以张锴也没生搬硬套东洋人那一套。</P>

巡视一圈,见赵铭在一旁抽着烟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便靠了过去。</P>

“赵爷,是担心奉系那边提前进攻吗?”张锴询问道。</P>

“这倒不是。”赵铭摇摇头。</P>

他吐了口烟圈,这才笑道,“我是在想,挺可惜的,如果能吃下这支溃军那就完美了。”</P>

张锴一阵无言,赵爷竟然还在为此事感觉到可惜。</P>

但仔细想来确实可惜。</P>

如若能全歼这支军队,甚至俘获,所获得的枪支弹药,接下来只要战壕挖的足够好,在这里坚守一个月都不成问题。</P>

然而与此同时,赵铭所不知道的是。</P>

就在赵子康,李友明又赶路二十公里,原地休整收拢溃军之际。</P>

一支部队就在他们相隔一座丘陵的距离休整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