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就一次性把一个月的口粮都买了吧,省得以后还要再跑一趟。”</P>
陆恒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径直走进了粮店。“同志,我们要买点粮食。”</P>
此时粮店内正忙于开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看到陆恒进来,员工们并未立刻搭理,而是继续埋头各自手上的活计,仿佛在说:别急,慢慢等!</P>
在这个年代,各行各业多为国营单位,这也让一些工作人员滋生出了店大欺客的习气。夸张的是,有的饭馆甚至明文规定:顾客不得无故殴打服务员,否则若是催菜催得急躁,碰上心情不佳的服务员,顾客说不定还会挨顿揍。</P>
对于粮店员工的冷漠态度,陆恒唯有苦笑接受,人家就那么个服务方式,要么耐心等待,要么另寻他处。反正他们也不会因少卖一点粮食而影响工资收入。</P>
尽管如此,总有人识货。粮店后方办公室走出一位国字脸壮硕中年男子,见到陆恒,立即热情地上前招呼。</P>
“陆主任,您这是来买粮食啊?”</P>
陆恒点点头,回道:“是啊,肖主任!”</P>
这位现身的正是粮店主任,此地的一把手。虽然他和陆恒同为主任级别,但由于粮店规模小,整个京都这样的粮店足有上百家,所以他这个主任比陆恒那个轧钢厂副主任低了两级,月工资87.5元,倒也在情理之中。</P>
粮店肖主任认得陆恒,并了解他轧钢厂副主任的身份,即便不在同一系统,面子还是要给的。</P>
“你们一个个还愣着干嘛?没看见陆主任要买粮食啊!”</P>
肖主任瞪了一眼仍在忙碌准备工作的粮店员工,立时有人放下手中的事务,跑过来接待陆恒。</P>
陆恒倒是没有借机刁难,递过预先准备好的粮票,吩咐道:</P>
“这是粮票,请帮我核对一下,米面各半,算一下总价。”</P>
帮忙称量粮食的年轻人数了数粮票,共计一百二十斤。</P>
核算完价格后,报给陆恒听。米面的价格均在一毛以上,所以一百二十斤也不过才二十元左右。</P>
陆恒付完钱,旁边的李秀芝则贴心地递上了自家带来的布袋。那时购买粮食需要自备袋子,店里不提供。</P>
售货员收下钱和袋子,没多问什么,转身去称量粮食。毕竟一百二十斤对他们来说并非大数目,也就够一家四口吃一个月。</P>
这一百二十斤粮食,确确实实是一家三口陆恒他们的口粮分配。</P>
陆恒本人原本有45斤定量,他又从厂里的部分工人那里换购了40斤。二者相加就有85斤。另外还有雯雯的20斤定量,雯雯因户口关系在街道,每月24号可以携带粮本到街道领取属于她的那份定量。六岁以上至十岁以下的孩子,每月粮食定量在18至22斤之间,雯雯拿到的是20斤,之前都是陆恒带着她领取各类票证。</P>
综合计算下来,共有105斤粮食。再加上从空间系统奖励中拿出的15斤粮票,正好凑足整整120斤。这些粮食是他打算一次性买回家储存的。</P>
先前在李秀芝未到之前,管理家中米桶的是小丫头雯雯。如今李秀芝到来,掌管米桶的权利已经转移到了她的手上。为了让李秀芝安心,知道家里粮食充足,无需担心她的那一份,陆恒决定直接掏出一百二十斤的粮票。</P>
至于系统奖励的那些粮票,陆恒现在使用得较少。在他名声尚未显赫之时,曾陆续在多个粮店囤积了大约五百斤粮食。后来成了主任,认识他的人多了,他就很少再去囤粮,以免被人发现并追问起大量粮票的来源。索性将这些粮票存着,留作日后在外就餐时使用。毕竟空间里已存储了五百斤粮食,足够应急所需,他的屯粮行动暂时告一段落。</P>
“陆主任真是神通广大,听说你们家总共才三口人,竟然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粮票。”</P>
肖主任言语中满是赞叹之意。在这个时代,能展示实力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各种物资票证的拥有量。比如娄晓娥家,虽然家财万贯,但如果拿不到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