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杜仲家。
由于杜老比较老派,习惯性用纸笔翻译,所以苏木每隔一周都会来杜老家,上门取稿。
那上门,肯定就不能只是取稿,总归要聊些什么。
所以每次来苏木都会陪杜老喝会茶,这对于杜老来说是一个小放松,而对于苏木来说,和老教授交流也总会有别样的收获。
“之前咱们聊人们为什么更需要从书籍中获得力量,我想了下,和时代的加速度也很有关系。”
苏木点点头,静等下文。
“英国有个叫查尔斯·珀西·斯诺的科学家做过一个观察,他说过去的社会变革是如此之慢,以致于一个人在一生中都没有感受到任何改变,但目前情形已经不同,变革速度的加快,已使我们的想象力望尘莫及。
这在中国也同样适用,以前中国人安土重迁,现在几乎都要外出务工,以前大学包分配,现在自由择业,这对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毁灭,这还是远的。再放到现在,男女观念的冲突,婚姻的冲突,原生家庭的冲突,金钱主义的盛行,消费主义的欲望,人们置于这样冲突的时代,很自然会产生不适应感,而以往的教育很难树立起坚固的心理壁垒。”
“对啊,这个世界确实变化的太快。我看过一个纪录片叫做《再会长江》,里面有一个XZ姑娘叫做茨姆,2011年纪录片导演认识了茨姆,那是一个朴素的姑娘,17岁的她遵从父母的意愿,嫁给了素未谋面的丈夫,期间还生下了两个孩子。但十年后,她的妹妹却可以自由恋爱,父母甚至认为她40岁结婚都无所谓。几百年的传统,在短短的十年内就全部改变了。茨姆和妹妹只相差六岁,但却好像两代人......”
“是啊,这还只是婚姻观念,是积极的变化,但更多的变化,带给人的可能不是解开枷锁,而是带上一层层枷锁。”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好深聊,以前做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当你跳出那口井,真正的绝望才真正来袭。
苏木只能说,“人生的悲剧往往是从自我的失衡开始,而命运的阴霾始于内心的乌云,关键在于自己,这个时代是真的需要《月亮与六便士》这样的书。”
就在这时候,茶室门口传来了一道惊喜的声音。
“苏木,我可算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