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山间起了薄薄烟岚,别院内外雾蒙蒙,人和物看上去都影影绰绰的。
王恒与小才听刘府下人说起,张先生被聚宝寺的智海方丈派人请去了寺里,看样子,今天时辰已晚,张先生不会再叫他俩随侍左右了。
俩人用罢斋饭,便在西厢房各自看书写作。
小才的话本不知怎得进入了瓶颈期,枯坐半日肚肠里也刮不出几句话。
他也想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可惜力有不逮。
于是他自怨自艾:“前年咱们阁老府的大厨袁师傅要收我为徒,我若是拜了他做师傅,现在早就出师了,那日荻溪阁主人程娘子欲将我劝退,我就应该听劝,和程秀才结伴在苏州城里寻个书肆学徒,又将一年的功夫,怎么也当上大伙计了。”
王恒听他絮叨耳朵里已经起了老茧,苦恨手边没有棉絮,不能把耳朵塞起来清静清静。
小才写了几行字,又神神叨叨道:“前两卷中的正面人物,突然黑化,会不会被读者老爷们骂?”
王恒暗暗发笑,小才的读者,只有王恒与诸葛岘两个,哪里谈得上“们”字,便装聋作哑,取出那本《荷香楼忆语》,扮作看得入神的样子不搭理人。
荷香楼忆语李逊之
翌日秋色宜人,余邀芙娘前往南山看花,芙娘早有准备,让陈叟挑着馄饨担子同往。
自别庄向南皆是小路,远岫云低,山花灿然,将将一个时辰才赶到山脚。
陈叟笑指此即是飞山,相传古时从天外飞来。
这真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山,高约二十丈,周围不过数百步,抬眼望去,山上有洞通南北往来,金灯花漫山遍野开放,红烂如泥如锦。
陈叟留在山脚下替余夫妇备炊,余与芙娘循阶上山,芙娘力虽弱,然飞山小小,余夫妇把臂如闲庭信步般遍游此山,山间有摩崖石刻,有亭翼然,有洞窅然,还有前朝诗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飞山虽小,处处彰显出名山的风范。
下得山来人困口渴,陈叟烹茗以待,芙娘带有席垫,余夫妇便在山下绿草茵茵中团坐,饮毕,陈叟暖酒烹肴。
是日风清气朗,青衫红袖,遍山红翠,既而酒食俱熟,余夫妇坐地大嚼。
忽尔山中跃出一人,嬉笑道:“不饮自醉,令人陶然,余叨扰一杯如何?”
来客不衫不履,年纪与我相仿,穿着一身很怪异的袍服,剃着短发。
余素来好客,拉与同饮。
客谈吐颇不俗,见解更为高妙,自言名叫云客,是游方的道人,来此飞山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