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下来即为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
也就是方法论,但是李长河随后语言一转,表明第一步格物有问题!</P>
如果第一步就错了,那很明显就是后面全错了,那就是直接质疑儒家经典,这一下子将长安所有儒生心中气意提起。</P>
李长河随即提出:圣人必可学而至。</P>
表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P>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P>
如果只是形而上学的去探求事物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就是疲于拼命向外穷索,使得精神外驰。</P>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不是次第的修行顺序。</P>
身、心、意、知、物者,本该是一个事,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P>
所有你知道的理论应该结合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一味死读书,这样你所学的更是与圣人千差万别,还举出例子,孔子周游列国,不断去实践自己的理论。</P>
也正是在不断实践中才找到了正确的道路。</P>
最后,李长河提出一种新的说法,即科学。</P>
表示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实例来印证所问。</P>
而国家治理也需要科学,他认为国家治理如同盖房子,应该以规矩为基本,而儒家道德为框架,皇帝为上层建筑指挥,各层级互相配合,才能让国家大治。</P>
李长河的文章立马也引发一场讨论风暴,而且更加热烈。</P>
因为他很清楚舆论的重要性,所以一开始就发动自己的宣传机器,不间断在长安各处宣传,阵势比《治国论》自然宣传效果更好。</P>
但裴寂一方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十一月九日,长安日报又有一篇文章出世,其措辞更加严厉,让人震惊的无以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