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冲玄神色顿时清明,“是李仁心,李郎君吗?”</P>
韩笑墨:“那还能是谁呢?”</P>
“李郎君在国子监为你开启了大论,十三人认评,只有李郎君一人认为你是无罪,其余十二人皆认为你有罪。”</P>
“而后李郎君以一己之力辩驳十二人,硬生生将你必死的局面逆转。”</P>
“那场面,定是惊心动魄,可惜我没看到,又是人间一大憾事啊!”</P>
“好了,开门,李冲玄,你的弑父之罪暂时清消,可不居牢房,但仍然是李瑰案第一嫌疑人,在侦破此案之前,你不得离开长安,并每隔三天在你居住的坊治安所报告。”</P>
“听明白没有?”</P>
李冲玄一言不发,他想不通。</P>
他很清楚自己的罪名,证据上几乎将自己退路堵死。</P>
他不明白,但那位李郎君又是如何洗清自己的罪名的?</P>
他更不明白,李郎君为何能为了他这个不认识的人,去举办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大辩?</P>
那李长河究竟是为了什么?</P>
此时的他很迷惑。</P>
毕竟任何事情没有无缘无故。</P>
但他不知道的是,李长河如此大费周折,其实也不过是为了一个正字。</P>
正直,正义,公正。</P>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让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往前行一行。</P>
但他没有想的是,接下来影响倒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P>
长安中对此事再度产生大讨论,无形中,对帝国司法产生了进步作用。</P>
而且以此契机开始了拨乱反正,将以前的冤假错案进行了一次梳理。</P>
这还是其次,更多是不少原儒家学子开始对李长河所代表的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P>
开始关注到了这个新兴的学科,想要了解,想要学习。</P>
这才是李长河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