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讲要发新作品了!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大唐简直就像是沸腾了一般,上上下下,全都兴奋过头,如同猴子一般上蹿下跳,大呼小叫。
因为李讲的读者群体,太广大了,上到八十,小到八岁,许许多多都是他忠实的读者。
当听说李讲再度执笔的时候,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又要写小说了。
毕竟,李讲可是小说家之祖,况且《长安报》之所以能够崛起,并且一枝独秀。
除了抢先占领了市场之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因为李讲在上面登载了小说。
这种故事流畅,文意小白的文学几乎刚一推出,便俘获了绝大多数百姓的心。
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整天翻来覆去的阅读,李讲写的那几部小说。
因为普通人消遣玩乐的方式太少了,而阅读往往又太枯燥。
不过,也有人猜测,这一次的加更,是为了李讲与诗狂的这一次文比。
他的三首作品,必然会登载在上面,让全天下的人学习。
铺天盖地的猜想,很快就被李家封地流出的一道消息压下去了。
李恩大咧咧的透露,在《长安报》第一次加更中,李讲最看重的作品,不是小说,也不是诗词,而是一部面向孩童的韵文。
此言一出,顿时引发许许多多读书人的激烈讨论。
“世安侯也太过分了,前不久才为孩子们推行义务教育,这会又要为孩子写一部韵文,感情我们真是生错了时候,否则今日成就必然只会更好。”
“离了奇了,是写出‘艰难苦恨繁霜鬓’的《登高》不够好,还是推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不够好?”
“是啊,凭什么这部韵文能成为世安侯最看重的作品?”
“世安侯难不成写了一首儿歌?”
人们很诧异。
李讲堂堂诗魔,好好的天下知不宣传也就罢了,阳光灿烂的康庄大道不走,偏要写儿童读物也就罢了。
居然还将其视作为最看重的作品!
这当即就引发了一群人的逆反心理,偏要认为李讲的判断有误。
“既然是写给孩童的,那首先字词的使用就得再三斟酌,不能生僻,必须简洁。”
“对,而且故事也必须直白明了,否则孩子很难看懂其中的深意。”
“没错了,正是因为这些无形的条条框框,导致从古至今的孩童读物,入流都困难,世安侯选择这么一条赛道,怕是要碰壁。”
“若是贯州就算成功了吧?”
“一般人能够在兼顾这么多条要素的情况下写出贯州,自然算作成功,可那人是李讲,李镇国!能用寻常的标准吗?”
民间人声鼎沸,百姓激烈的讨论。
许多人并非是真的对李讲有成见,而是觉得李讲大限将至,能写下的作品越来越少。
人都是自私的,很多人都希望,李讲留下的作品能对自己起到作用。
而孩童韵文……
很显然,凡是能够自由发表言论的,基本都超过了这个年纪。
不过,人们怎么想,终究是无法影响到李讲的。
在各部门全力配合之下。
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一辆辆马车,便出现在街头巷尾,将崭新印刷的报纸,送到报亭。
外界议论归议论,真到了发行的这一天,一个起的比一个早。
许多下人被主人吩咐,天都没亮就爬起来了,守在长安保亭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