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都摆出了这副姿态,阎象和杨弘哪里还不明白?
两人立刻口称主公,对着张绣拜了下来。
张绣和颜悦色地扶起两人,拍着他们的手臂说道,“袁术不会用人,使二位明珠暗投。
今得二位相助,绣当真不胜欢喜。”
杨弘连称不敢。
别的不说,就从今天这场战斗来看,那个叫诸葛孔明的少年才能就胜他十倍。
至于贾诩和赵云更是名声在外,他自知远远不及。
正因如此,当张绣表现出这样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时,他才更加感激。
倒是阎象直接开口询问,“某有一事欲请教主公,未知主公可否作答?”
张绣有些意外,这人倒是有些意思,这个年代的社交牛逼症?
“但说无妨。”
“听主公方才所言,似是欲将传国玉玺献于天子?”
“不错”,张绣微微颔首,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我要把这个玉玺上交给国家。”
阎象接着追问,“主公为何不将其据为己有,以图日后大计?”
“此物只可锦上添花,不可雪中送炭。”
张绣摆了摆手,颇为好奇地问道,“我听子龙言曰阎主簿昔日还劝袁术莫要如此行事,怎的今次又这般说法?”
阎象听到这两个比喻,就觉得张绣这种说法通俗易懂,却让人耳目一新,不禁赞道:
“主公所言极是!
昔日象劝袁术莫要如此行事,却被其斥曰‘若不为君,背天道也!’
今次象依旧劝主公莫要如此行事,只是象亦不明白,主公为何不将其留待日后见机行事,却要将之献于天子?”
张绣微微一笑:“我有一言,你们且听听如何?”
这句话却是对刚刚进屋的三人一起说了。
赵云、阎象、杨弘三人立刻竖起了耳朵。
只听张绣一字一句缓缓说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三人立刻呆立当场。
片刻过后,阎象第一个反应过来,再一次向着张绣拜倒。
同时目光激动地望着张绣说道:
“择木之禽、得栖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今遇主公,象平生之愿足以!”
杨弘紧随其后拜倒在地,大声说道:
“从今往后,杨某之命便是主公之命,杨某之躯即为主公之躯,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很显然,这九个字带给两人的震撼太大,才让他们如此热血沸腾,不能自已,当场表起了决心。
对此张绣并不意外,毕竟遵从了这九字真言的某人可是历代帝王中保三争一的存在。
可以说正是贯彻落实了这九个字的行动路线,那人才能够在天下乱中走向成功。
如今提前一千多年就说出了这句话,两人有如此反应也就不奇怪了。
刚才贾诩和诸葛亮的反应比他们还激动呢!
就是这时没有人说一句“俺也一样”,总感觉好像差了些什么。
想到这里,他便带着希冀的目光看向赵云。
赵云:(。_。)
赵云也觉得自家师兄的话很有道理,已是放弃了劝他留下传国玉玺的打算。
只是他有些不明白,师兄为何这样看我?
莫不是欲让我与这二人一般?
不对!
我跟师兄的关系根本用不着这样!
赵云对此十分笃定。
是了,师兄定是欲让我保护孔明!
之前战斗的时候他就这么说过!
想到这里,赵云刻双手抱拳,大声说道,“师兄放心,云定能护送孔明和玉玺至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