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集体升官(1 / 2)

铁血神州 炽焰火 1547 字 6个月前

论政治智慧和揣摩人心的本事,能够坐上首辅位置的周延儒自然不低。可一旦和温体仁比较起来,周延儒立刻就显得略逊一筹!

周延儒揣摩上意,猜中崇祯帝对这份捷报不大相信,于是力主严查这份捷报的真伪。

他如此做法当然也没错,只是温体仁却更加高明、看得更深。

崇祯对这份捷报心中存疑,这的的确确没有错。可面对如今大明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的局面,崇祯发自内心最深处的愿望,却巴不得这份捷报是真!

崇祯五年初春,孔有德、李九成叛乱,整个山东为之震动;而在入夏之后,皇太极更是统帅十万后金鞑靼联军,大肆劫掠宣大重镇;好不容易等到外敌退去,眼下陕甘的流寇却又流窜入山西、河南,中原腹地局势大坏!

整整这一年时间,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战报尽皆崩坏,如今好不容易盼到一份捷报,崇祯怎能不期望奏折上所言是真?

温体仁正是抓住了崇祯的这份心思,才会有如此主张。

果然不出他所料,崇祯帝略微斟酌之后,提起朱笔来,在这份奏折上写下一行御批:着兵部酌情优赏!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给这一场小小的风波画上了一个休止符。这几个字批下之后,一切尘埃落定。

正所谓一叶而知秋,这份报捷折子引发的小小故事,其实在大明中枢里根本不值一提。可就算是从这些许事情上也可以看得出,周延儒和温体仁之间的权利斗争,谁会更胜一筹,可见一斑。

身为堂堂大明首辅,却在与次辅的斗争中屡屡落在下风,周延儒此刻的脸色十分难看,盯着对面温体仁的目光,几乎阴沉得快要滴出水来。

面对周延儒咄咄的目光,温体仁却恍若未觉,依然一副让人如沐春风的谦和神态。

这次御前奏对的结果,除了确认这份奏报上来的战功之外,还导致了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就是兵部职方司六品主事孙启谦,甚得圣心。奏对之后得第三天,孙启谦就升了官,而且是连升两级,直接坐上了兵部职方司正五品郎中之位。

等到李星汉接到朝廷升赏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十月二十,距离和查干巴日的连番恶战,差不多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时间。

不出所料,这一次李星汉立下的战功虽大,可他毕竟从军还不到一年时间,资历实在太过浅薄,朝廷根本不可能给他太高的职衔。

从五品副千户、东胜堡戍守把总,这便是李星汉得到的官衔和职司。不过在此之外,因为他这番战功实在非凡,朝廷还格外赏给了李星汉一个正五品骁骑尉的散阶武勋!

这散阶武勋不是所有武官都有资格得到的,必须是在阵前立下大功的功臣,才有资格获得武散阶。除此之外,就是功臣世家的子弟,能够获得朝廷封赐的武散阶恩典。

像李星汉这样从军不到一年,因为连立大功,获得武散阶封赏的情况,实在是太罕见。像方克俭和段怀德这样,在行伍中二十几年的老资格官将,他们头上如今都还没有武散阶的帽子。

更何况,李星汉的武散阶比他的实际官衔还要高半品,这就显得格外突兀了!李星汉现在和段怀德的官衔持平,可因为李星汉头上有正五品骁骑尉的乌纱帽,就算是段怀德见了李星汉,只怕也要谦恭的自称一声“下官”!

投军不到一年,就从一名区区小兵,凭借战功步步高升,李星汉的崛起速度实在太快、太惊人!

从五品副千户把总的职衔或许算不得太高,但却已经有资格独自镇守一堡,或者是独领千人以下的一营官兵。这对当下的李星汉显得格外重要,若没有这顶帽子,他戍守东胜堡、领兵超过五百之数,便是名不正言不顺,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而在李星汉升官的同时,他麾下的将士们以同样获得了朝廷的封赏。

除了拨下来赏功和抚恤的一千二百两银子外,此战中立下大功的赵启功、白子、马铁松、周博远四人,齐刷刷的被升为正六品百户。另外还有周挺、唐克敌、左玉魁、朱雪峰、王人龙、黄大有、陈耀祖等等十余人,得到了七品总旗的实署委任,更有数十人同时得到了从七品小旗的官衔。

这次李星汉的官衔虽然没有升得太高,可麾下的军官却升了一大把,由此看来,朝廷也算是相当大方,居然给一名副千户麾下,一次擢升了如此多的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