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 修缮官道(2 / 2)

我能打造神器 慢热King 2054 字 8个月前

“嘶,嗯?哈哈,不错,不错,老臣觉得郡马爷此举甚好。”韩知兵一副很高兴的样子。

越王眼睛瞪大了一些,有些不解,“说来听听。”

关于修缮官道的问题,他能预料到韩知兵会赞成,但是眼下这种举双手双脚的赞成法儿,却是有些始料不及。

“老生常谈的话,臣就不说了。”韩知兵一番解释,原来他是认为修缮官道有助于变法。

韩知兵的计划就是增强京城和金鳞城的影响力,然后再向两地中间辐射,修路明显是有利于他计划实施的。

“嗯,那看来此事就势在必行了。”越王没想到,事情还能从这个角度考虑,不由得点了点头。

说起来,也不是越王脑子笨,主要是他没有韩知兵对变法这么上心。

等到韩知兵这边,万事都以变法为先,自然就对事情有了不同的解读。

…………

王宫里,韩知兵离开,越王又宣召了三位大学士,惯常的开了一波小会。

对于吕智的建议,三位大学士都很赞成,特别这里边还有一件事儿。

年前各城不是往京城送了赋税钱粮嘛,就是金鳞城被评为第一城的那次,当时就有些运粮官颇有微词,说是官道不好走。

不好走,你别看这三个字不起眼,但是其代表的意义却很重大。

路不好走就要耽误行程,每耽误一天就要多耗费一天的钱粮,这笔开销可是很大的。

这样说可能不够直观,咱们讲一个例子:

据清朝《户部漕运全书》记载:“惟起运本色每正粮一石,加耗三斗、四斗不等。

此外有补润、加赠、淋尖、饭食等米,又有踢解、稳跳、倒箩、舱垫等银,

在旗丁则有行月,在船只则需修理、打造,在起纳则多轻赀、席板,而衙役之需诈与粮里之藉端科扰,水次之挑盘脚价,犹不与焉。”

根据计算,这些“公私耗费”平摊到每石粮食中,大约“需粮一石五、六斗,银五、七钱各不等”,也就是说运一石粮的成本远远高于一石粮。

清人黄梦维在《停漕论》中认为“通盘筹算,非四十金不能运米一石入京仓”。

何文炬在《折漕议》中认为运一石粮“通计运费已不下二十两”。

因为路途远近不同,估算可能有所偏差,但漕运成本高昂是不争事实,为保证漕粮供给,朝廷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经费。

(以上摘录自发展观察,文史学者陈XX)

这是讲了一个漕运花费的情况,大概需要三石粮食才能有一石运到目的地,是不是看着很多?

但这要是换做大越呢?换成走陆路呢?不仅不会少,只会更多,官员们当然颇有微词了。

咱们说了,如果实在没办法,那讲不了了,只能硬抗着,但只要修缮官道就能减少抛费,朝廷为什么不做呢?

所以从大局出发,三位大学士是赞成修缮的。

…………

“既然三位爱卿都是如此说法,那此事就定了。”越王又招来魏忠,“老狗啊,再去宣马尚书吧。”

说来说去,怎么都不可能越过户部尚书,还都指望他掏钱呢。

越王瞄了三位大学士一眼,有些眼巴巴的意思,这是什么啊?等一会儿马尚书到了,你们得负责劝服他。

三位大学士能怎么办,自然是硬着头皮答应了。

当然了,修缮官道属于利国利民的好事儿,马尚书不大可能反对,但是却也免不了一番讨价还价,可是难受的也正是这讨价还价。

“王上!”“马爱卿。”不需要多少言语,魏忠直接传阅了吕智的奏折。

“嗯,老臣,没有意见。”马尚书这回倒是痛快,特别是看了吕智的预算之后,直接就同意了。

“有意见咱们可以谈……”越王下意识说了一句,这才察觉到哪里不对,“什么?马爱卿竟然没有意见?”

越王都惊了,完全没想到竟然会这么顺利,三位大学士也是有些目瞪口呆,不对,这不对,根本不符合常理啊!

“哼!”马尚书一张驴脸拉的老长,满脸的不开心,“王上,老臣是吝啬抠门,可这不都是为了咱们大越着想嘛。”

说着还用半是委屈,半是愤怒的小眼神狠狠的瞪了三位大学士,一个个的瞪过去,一个都没落下。

“呃……”越王被搞得有些措手不及,三位大学士也是有些不堪,甚至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什么天大的坏事儿一样,竟然有些小愧疚?

马尚书暗暗一笑,他的目的这就达到了,出些洋相没什么,得让王上知道他的良苦用心。

他能当这么多年的户部尚书,怎么可能没有心机?

哎,虽然我怼天怼地怼王上,但我可是一个好官,我这都是为了朝廷着想,我这可是在尽忠职守。

“哈哈,就是,你们都误会马爱卿了,他虽然有些吝啬,但是吝啬也是有吝啬的道理的。”

“是是是,王上说的不错。”越王打了一个哈哈,谢言赶紧出言附和,这才把这一篇揭了过去。

…………

合力演了一出明主忠臣的宫廷戏码,越王和四位重臣这就继续议政了。

就连马尚书自己都承认抠门,那怎么这次就答应的这么痛快呢?

哎嘿,这问题就出在吕智的密折上,他在最后做了修缮官道的预算,还给出了大概的估值。

这种细节越王和三位大学士自然不会太过上心,扫一眼也就过去了,他们主要抓的是大方向,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们和吕智倒是颇有些相像。

但是到了马尚书这边就不一样,他就必须精细了,特别是银钱的多少,就很敏感,“王上请看这最后一页,这里有郡马爷做的一个银钱估值。”

魏忠又把吕智的奏折再次传阅了一遍,这次越王看明白了,不要几百万,也不要几十万,竟然只是区区几万两银子。

尽管只是修缮,可是这个数字也太少了,难怪马尚书这么痛快就答应了。

只是就凭这些银两,吕智到底怎么把这路修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