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麦酒(2 / 2)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1995 字 9个月前

「这里的藏书卷宗多是田亩人口徭役相关,朕会让人看管好这里,以后闲杂人等不能再进入了。」

「陛下说的是。」

当李世民发现这个地方的卷宗重要性,他肯定要好好看管起来。

李玥用这里的卷宗就可以推算出田亩和赋税的数量。

要是其他人进入库房,指不定还能从这里的卷宗中看到一些不该知道的事情。

李世民拿出一块令牌,「有了这块令牌你可以随意出入这里。」

张阳笑着拿过令牌,「对了,臣还有一事拿不定主意,还请陛下定夺。」

「讲。」

「我想把曲江池也翻新一遍。」

李世民瞪了眼,冷哼一声便离开。

也没有留下答复,刚刚皇帝的眼神是准还是不准呢?

三两侍卫看管左藏库,这里和关中其他的要地一样,每隔半个时辰就会换人看守。

张阳收好令牌走入库中,卷宗都放在书架上。

拿了几卷关于营造相关的书卷,再给媳妇拿几卷左传注解这才离开。

当中书省和六部都开始忙碌的时候,也没人注意到自己,日子轻松了不少。

「骊山令请留步。」…

听到话语声,张阳停下脚步回头,眼前是个老人家,仔细看了看,有点眼熟。

再是仔细一想,张阳这才想起了来人是谁,「见过孔老夫子。」

上一次见孔颖达已经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了。

从国子监离开之后便去东宫任职。

孔颖达抚须道「科举在即,知道骊山令在数术上颇有造诣,在算经的题上老朽去询问过李淳风道长。」

「李淳风道长的数术造诣确实很高。」

「几番询问,李淳风又向老朽举荐了骊山令,不知道骊山令能否为算经一科出个题。」

「科举考试这种事情,让我出题不合适吧。」

孔颖达笑道「当然合适了,李淳风是如今的数术大家,而且在数术上又受骊山令点拨。」

见孔颖达的书童递来笔和纸。

张阳思考着这个题目要出得简单一些还是难一些呢?

再一想自己对大唐读书人的数学水平心里根本就没有把握。

稍稍简单的一些可以出一些奇变,偶不变的这些题目。

再者说也可以出一些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题目。

看张阳还很犹豫,孔颖达讲道「骊山令不用有太大的负担,老朽也不会只问询一家,也会去问问其他人。」

再是思量,张阳写下了一道数列题,「这道题应该是可以的。」

接过题,孔颖达先是看了一眼然后笑着点头。

这老人家一大把年纪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看清楚题目,张阳拱手道「这是一道数列题目,求证公比等比。」

「待老朽回去再细看。」

送走孔颖达,眼前的情况让人很满意,大家都有各自要做的事情。

提了提背上的包裹,一卷卷书沉甸甸的。

再走出朱雀门的时候,又见到了正在指派兵卒去各个卫府送文书的牛进达。

张阳笑道「牛将军的胡子终于又长出来了,实在是可喜可贺。」

看牛进达半长不短的胡子,又惹得几个士卒轻声笑着。

眼看这个牛将军的眼里又要冒出火来,张阳快步离开。

家中,小熊越来越壮实了,要不是小武欺负的时候它不敢还手,眼下还在换牙年纪的孩子,真不是这头熊的对手。

此小武正坐在它的背上,看着说文解字。

小熊驮着小武吃力地走着。

李玥还看着导数题目发呆。

张阳把书卷放在一旁,「能看明白吗?」

李玥手中执笔,「好像能够明白一部分了,又好像自己还在原地踏步。」

木板上写着题目,李玥迟迟没有作答,不过她打了三天的草稿,复杂的一次型主导函数,以她现在的境界来说难度很高。

也能锻炼她的思维能力。

木板的题目放了三天,李玥光是打草稿就是打了三天。

张阳笑道「攻关了这道题目,你的数术就会是另外一个新境界。」

李玥盘腿坐着,双手捧着茶杯,「我们棉布产量已经提高了两倍,依旧是供不应求。」

「之前你父皇还说要向我们买棉布,去年到现在这件事也没有音信了。」

李玥喝下一口茶水叹道「朝中用度紧张,长安城这么多卫府这么多的兵马,不是没有音信了,怕是父皇也是捉襟见肘。」

张阳非常赞同地点头,富裕的大唐,生活困难的皇帝。

做皇帝的不会一直穷,给他一两年时间收赋税,他还是可以很快地富裕起来。

只不过前隋留给他的家底并不丰厚,做皇帝的起家难免困难。

李玥悠然开口道「豪强权贵门阀各个藏富,父皇光是收粮的银钱都要找自己的女婿去借。」

「这种话很危险,被人听到不太好了。」

张阳朝着自家门口看了看,有了李承乾的前车之鉴,夫妻俩人在家的时候两位婶婶总会留一个在门口。

张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