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诈死避祸乱(2 / 2)

范冉道:“承蒙殿下错爱,我知道怎么做了。殿下、侯爷你们二位慢慢聊吧。”于是,范冉出去了。做了周密的部署后,杨璟和燕王一块进了燕王府避难去了。

八月正是蘑菇疯长的时节,范冉吩咐下人到山中采集了大量的剧毒蘑菇,自己下厨煮好,一连吃了两大碗。毒蘑菇一下肚,慢慢的开始发作了,范冉回到杨璟的房中静静躺下,忍受着绞心的剧痛,连被褥都抓碎了,两个时辰之后,气绝身亡。

第二天早上,杨府管家叫杨璟吃早饭,在房门口喊了十来遍:“老爷,该用早膳了——”房内没有回音,他急了,推开房门,走进床前,见床上躺着的“杨璟”面目狰狞,一摸鼻息,已经死去多时了。

“快来人啦,大事不好了,老爷自尽了——”管家边走边喊道。不一会,府上人来人往,噪杂声一片,人们开始为“杨璟”准备后事了。

灵堂内,都是杨璟的部下和亲朋故友,大家前来吊唁了。众人正要给“杨璟”入殓,一个锦衣卫模样的人走了进来,他喝道:“且慢,待本指挥使验明正身之后再入殓。”

众人敢怒不敢言,任凭指挥使一一验证。锦衣卫翻来覆去的检查了一遍,确认是“杨璟”了,乃道:“侯爷,卑职奉命行事,对不住了。”而后对着“杨璟”深深鞠躬三下,就出去了。

一场骗局就这样子在众人的默契配合下上演了,消息传达南京。明太祖追封杨璟为芮国公,官至一品,谥号武信。殊不知,此刻杨璟正躲在燕王府里面避风呢!

杨璟所生二子杨洪(字宗道)、杨清(字宗礼)及从子杨冲(字宗义)后裔居住于天津武清,并迁居北方各地,三子并没有受星变之故的影响。

明太祖二十年(1387),世袭营阳侯的杨通接到朱元璋下达的诏书,奉命带领投降的蒙古军队数万去云南戍边。这些蒙古军不堪其苦,在中途就纷纷逃跑了,杨通为人仁厚,无法节制他们。到了云南,不到一半的人马了,朱元璋大怒,就把他降职为普定指挥使。

五年之后,朱元璋为了斩草除根,正式下诏书到云南,确定杨璟为胡惟庸的同党,并以当年瞿塘战败为由称杨璟有谋反意图。父亲既然是被定为谋反大罪,杨通作为爵位的继承人,就难免一死了。锦衣卫们读完诏书,当场将杨通一顿乱刀砍死,可怜杨通没有战死,却冤死在自己人的刀下。

杨璟在营阳郡的两个儿子(吴夫人所生),得到父亲杨璟被朝廷定为谋反大罪的消息后,深恐不安,不知道如何是好。还好,杨璟在当地因为“令旗救乡民”颇有口碑,案发后有人及时找到杨宗福、杨宗德两兄弟,给他们穿上了黑衣黑裤,并用锅灰将脸涂黑,连夜出城。

刚到了城门口,守卫见他们有点反常,喝住了他们,见是营阳侯府的少爷,不忍心。于是他闭上眼睛道:“侯爷有功于营阳百姓,你们快走吧,就当我没有看见。”

守城的卫兵打开了城门,给予放行,让兄弟两个出去了。走了不到半个时辰,一队追杀的锦衣卫就赶到了,问守城的军官:“看见杨宗德、杨宗福出城没有?”

军官道:“我这里一直没有开城门,没有看见。”

锦衣卫头领道:“方才我们到营阳侯府内搜寻,空无一人,这两个兔崽子跑得还挺快的!”

军官道:“说不定他们早就知道风声,提前跑了呗。”

头领道:“快开城门,给我追——”锦衣卫就马不停蹄出了城门,往驿道上追去。

兄弟两个并没有跑远,就伏在路边的草丛里躲着,等追击的锦衣卫过去之后,才起身往大山深处奔去。就这样,在山中风餐露宿,以野菜野兽为食,一躲就是15年,一直到头发胡子全身长得不像人形。

明太祖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即位,大赦天下,“杨璟案”才划上了句号。兄弟两个见风声已过,才下山了。到了山下,人们完全不认识他们了。

于是,兄弟分别在山下像个10里的地方隐居起来,对当年的追杀心有余悸,害怕被抓灭族,遂互不来往。再后来,两兄弟同时发派,改姓欧阳,他们死后,族裔中就没有人知道祖宗的来历了。

一直到明朝灭亡,杨宗德、杨宗福各自的子孙们合谱时,才惊奇的发现祖宗居然是亲兄弟,各自的父亲被称为高祖,杨璟,籍贯庐州合肥人士。

营阳郡(清朝复为永州)杨村甸乡九成以上的人都是欧阳(杨)姓,杨璟以前的前五代族谱均为空白,宗祠里面还保存明初五将军像,莫非他们就是传说中的杨家将“五虎”上将?

也许永州的欧阳族人他们不知道,南方杨家将的发源地离他们很近,就在宝庆府的城步县上官村(今杨家将村),冥冥中注定,既是亲人都不敢相认,时势弄人、造化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