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福晋,这些日子的支出除了府中定数,便是各家没去秋狝的老王爷与福晋的寿礼,尽循旧例,又添了当季的新鲜物,一应账目均在此,请福晋过目。”</P>
文扎管事恭恭敬敬递上账册,觑着林然翻阅之时,将府上的小事告知,“司礼房的太监有个生了急病,奴才便做主先将他移出去了,等他好了再回来当差。”</P>
“府医可去瞧了?”</P>
“去了,说是夜里着了风寒,静养些时日就好。”</P>
张嬷嬷与林然更亲近些。正因如此,她牢记亲则生狎、近则不逊的道理,告诫自己绝不能仗着情分轻忽怠慢了交给自己的府务。</P>
“禀福晋,后院里清净,奴婢便趁着这段时间教了几个小丫鬟,只等福晋挑人。”</P>
雪暖与云和都愿意听家里的意思嫁人,林然身边怎能没有得用之人,张嬷嬷早就着手调教新的大丫鬟,只等着林然挑选。</P>
“这事不急,慢慢挑吧,好歹要在我身边做几年事呢。”林然合上了账册,胤禛少时在宫中提出的记账法子不光被户部采用,也同样流传出去被各家效仿。</P>
久而久之,但凡富庶些且消息灵通的人家都用了这法子。</P>
实在是简明扼要,账目一目了然。</P>
“雪暖,你帮着文扎管事将带回来的东西登记造册。”林然悠悠舒展着身体,康熙赏赐人的时候格外大方,加上胤禛这些日子猎到的,还有底下几个要好的弟弟送来的,各色皮料足足堆满了三大箱子,“云和协助张嬷嬷将库房里堆积久了的布料取出来,给各处分一分,剩下的让针线房做成简单衣物,送去京中的善堂吧。记着给针线房的人多赏赐些。”</P>
布料放久了只会积灰褪色,与其放在库房里无人问津,倒不如物尽其用。</P>
林然将人都打发出去,只留下了苏九一人陪她。</P>
“福晋,张嬷嬷教的几个丫鬟里,丫妮和草儿是粘杆处挑选过的,虽没能进到粘杆处做事,但都有些拳脚功夫在身上。”</P>
苏九对林然的身边事最是上心,她将张嬷嬷调教的丫鬟们列了张名单,除开最基础的爹娘兄弟姐妹各在府中何处做事,有长处的都被苏九标了出来。</P>
有的长于梳妆,有的擅按摩。</P>
“过两日便将她们分成几组,排了日子过来做事吧。”</P>
林然抬手压住桌面上的宣纸,“不知四哥还要多久回来,让宋婶先预备着,今日吃清淡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