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 气死了咋办?(2 / 2)

江山无策 孤舟独萍 1729 字 7个月前

沈贤哼了一声:“你说这些话,有辱先贤,枉为读书人。”</P>

李修涯哈哈大笑。</P>

“先生错了,学生正是洞悉了先贤心思,这才做出这般行为来。”</P>

“一派胡言。”</P>

李修涯慢悠悠道:“且问先生,先生读书,为何?”</P>

沈贤哼道:“自然是为了忠君报国,为天下百姓求得太平盛世。”</P>

李修涯鼓掌大笑:“先生好大的胸襟气魄,学生佩服。学生再问,先生做到了吗?”</P>

沈贤一愣,随后有些沉默。</P>

“老夫枉活六十余年,并未任过一官半职。”</P>

见沈贤神情落寞,李修涯也不想太刺激这个老人家。</P>

“先生倒也不用妄自菲薄,先生既是太学府的先生,便是为往圣继绝学,怎么能说是白活了?”</P>

沈贤闻言,眼神一亮。</P>

为往圣继绝学,好高的帽子。</P>

说得好有道理,对,老夫教书育人,不就是在传授圣人知识,为往圣继绝学?</P>

再看李修涯,沈贤的眼神柔和许多。</P>

“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说得实在些,我等读书为何?无非就是求得一官半职,帮助陛下治理国家,先生以为然否?”</P>

沈贤点点头,的确如此。</P>

“先贤之所以成为圣贤,大部分都郁郁不得志,大把的时间用来钻研学问了,故而流传下来经典,被后世学子奉为了圣人,先生细想是否如此?”</P>

沈贤本想生气,却又发觉李修涯说的好像也不错,留下诸多经典的圣人们,好像都不曾有机会施展抱负。</P>

“圣人们留下知识给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学他们一辈子都做学问吗?学生想应当不是的,他们应该也是想我们用圣人思想来入职官身,进而治理天下,先生以为然否?”</P>

沈贤微微点头:“虽有不妥之处,但是不无道理。”</P>

李修涯微微笑道:“既然如此,那读书无非就是一个求官的手段,最后还是要做官的,而学生现在就是官,学生又何必参加春闱?就算学生听先生的话,侥幸中了状元又如何?每次科举都有状元,但是他们的结果无非就是熬上几年甚至数十年的资历才有升迁的可能,这样做又有何意义?”</P>

“做官不是为了升迁。”</P>

“不升迁便无法施展抱负,还是说先生觉得一个小小的修撰能够左右陛下决定?”</P>

大部分状元啊,榜眼啊都是从修撰开始做的。</P>

“至少清高自持。”</P>

李修涯笑道:“说到底,先生就是看不起学生这个武职对吗?”</P>

沈贤也不管不顾,将话说明白。</P>

“不错,你的身份名声,代表的不仅仅是你个人,年轻一辈你的才华最盛,若是你与这些低贱的武人为伍,你让其他学子如何自持?”</P>

李修涯快疯了,这老头怎么这么固执?</P>

“先生口口声声说武人低贱,学生才认为这是大大不妥。先生可曾见过边关厮杀?先生可曾经历强盗匪患?若无武人卫国戍边,似先生者又怎么能安生的在这辉煌的大燕帝都卖弄学问?若是没了将军士兵浴血奋战,这天下何来的太平?等到秦楚来攻,难道先生指望用圣贤道理感化他们吗?”</P>

圣贤指着李修涯,瞪大了眼睛,气喘吁吁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P>

“如今燕国的确太平,少有战事,陛下重用先生等文士,天下也治理得很好,这是读书人的功劳,但并不是读书人看不起武人的理由。</P>

先生智慧,岂能不知居安思危的道理?我大燕传国数百年,每一次大厦将倾,站出来力挽狂澜的岂非名将?燕国之所以文臣武将泾渭分明,乃是先祖们的智慧,文武本无争,各司其职便好,那里来得文贵武贱之说?</P>

读书人看不起武人,若是战事来袭,读书人能上阵杀敌吗?”</P>

“你这是胡搅蛮缠,那武人岂能,岂能...”</P>

李修涯冷哼道:“文武两道,一张一弛,可是学生今日看来,文道张得太过分了。学生之所以自请为武职,便是不屑此等风气。”</P>

“你,你放肆。”</P>

李修涯道:“是学生放肆了,先生若是听不惯,便请自便,恕学生不远送。”</P>

沈贤被气得不轻,都需要身边人搀扶才能站起身来。</P>

“李修涯,我等好心来劝你,你怎么能将沈师气成这般模样?”</P>

李修涯道:“若是学生刚刚之言冲撞了先生,学生道歉,但是学生句句肺腑之言,乃是学生心中所想所悟。先生不赞同便不赞同,怎么能说是学生引得先生生气的?</P>

所谓求同存异,若是先生容不下学生的言论,学生以后便不再以读书人自居便是。”</P>

读书人的身份是个麻烦,若是能摆脱,李修涯倒也乐得轻松自在。</P>

沈贤闻言,啊的一声昏死过去。</P>

众人大惊,李修涯更是连忙道:“快去请大夫。”</P>

自己这是说啥了?把老头气成这样?</P>

若是气死了,这可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