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算起来还真没有多少钱啊。</P>
张维现在也不能说朝廷没钱,毕竟七大世家的银钱也是刚刚到账,李烜现在可是富得流油呢。</P>
大燕读书人才多少啊?有没有一百万啊?</P>
那肯定是没有的,每次科举,一州一府之地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寥寥数千人,整个大燕加起来也不过数万人。</P>
就算施行义务教育,除却本身落第的读书人再次入学之外,再新招收一些开蒙的孩童,能堪堪达到一百万就算是多得不得了了。</P>
以现在的大燕朝廷来说,完全负担得起嘛。</P>
李烜现在就是钱拿得烫手,必须得花出去才行。</P>
但是他本身也是节省惯了,一时之间居然也不知道怎么享受,七大世家的钱到手,到现在为止都还在内库当中躺着呢。</P>
而且商会现在也正式开展了起来,去年的入会的会费也是收了一大笔,除却商会本身截留的用来运转的开支,剩下的也还有数百万之巨,可见大燕商人的热情了。</P>
再加上每季度的盐利,就算没有七大世家的几千万两,朝廷也完全可以负担得起义务教育这个大工程。</P>
户部现在也终于可以挺直了腰板说国库之中有存银多少多少了。</P>
沈贤说完,李修涯当即道:“陛下,臣觉得老君的提议非常好,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朝廷的钱都是税收,收取的乃是大燕百姓的银钱,那自然也是要回馈给大燕的百姓才行。</P>
若是义务教育施行开来,假以时日,那便是人人有书读,人人如龙,人人都可为圣贤,此千秋功德,陛下若是准许,必将彪炳史书,为天下后世读书人瞻仰供奉,功在社稷,绝对比封禅有用多了。”</P>
七大世家的门生听了李修涯的话人都麻了。</P>
别的咱不说了,你确定朝廷现在的银钱都是税收?</P>
你逗我呢?这特么都是我们的血汗钱,血汗钱懂吗?</P>
还特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这是慷他人之慨啊?一点没有心理负担,真有你的。</P>
不过腹诽归腹诽,李修涯这么说倒也没错,名义上朝廷的银钱,那就只有税收,最多再加上陈国的赔款,可不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吗?</P>
李修涯这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让人无法反驳。</P>
至于李修涯所言之功绩也并未夸张。</P>
若是真的朝廷将读书的一切费用都负担了,那天下的读书人不得疯了?</P>
莫说是寒门,只要不是奴籍,恐怕都会争先恐后的将自己的孩子送来读书,那大燕的读书人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引来一次井喷似的的大爆发。</P>
而做出这个决定的李烜也肯定会被后人铭记,被史书大书特书,就算是千百年后燕国覆灭,李烜的名字也会是相当耀眼夺目的一颗明珠,后世的读书人定然也要记着他的好。</P>
“人人有书读,人人如龙,人人都可为圣贤...”李烜闻言有些振奋,虽然这些话不是第一次听到了,但仍然觉得热血沸腾。</P>
“李卿此言甚合朕意。”</P>
经过李修涯的这一个提醒,李烜也是眼前一亮,他的时间不多了,若是有这个机会能够名垂青史,何乐而不为呢?</P>
只要他点头,那不管这件事情最后变成什么模样,李烜就注定会成为大燕历代皇帝中最受人敬仰的一个,或许还没有之一呢。</P>
就像李修涯说的,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比之封禅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P>
“陛下,臣觉得不妥,若是朝廷负担天下学子的花费,那定然是会导致朝廷本身的负担加重...”</P>
“陛下,朝廷这才过了多长时间的安生日子啊,若是大加靡费,恐怕未必是一件好事啊。”</P>
“是啊陛下,老君与新亭侯就是说得好听,真要施行起来,便又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可不是建造一个学堂这么简单,而是要成百上千的才行,其中花费也不知道多少呢,再加上教习先生...”</P>
众人又不是傻子,虽然在场有不少人都比较认同这个计划,但是众人很快就反应过来这个计划的真正的危害在何处了。</P>
不在于百姓,不在于朝廷,甚至不在于燕国。</P>
而只在于,世家。</P>
世家把持科举实在是太久了,若是义务教育施行,天下学子陡然增多,而且就像沈贤说的,大家都是看完了一整本书的,谁能考上还不是看各自本事?</P>
这个时候,世家就算再想要操控,恐怕也会收效甚微。</P>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P>
士族之所以能凌驾寒门与百姓之上,非是出身,而是因为他们掌控着更多的知识与权力。</P>
而要获得权力,便要先学习知识。</P>
如今知识予取予求,那权力自然也是手到擒来。</P>
除了少些底蕴,寒门子弟究竟差了士族什么?</P>
不差,什么都不差。</P>
士族若是不能再高高在上,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P>
所以李修涯说完,马上就跳出无数人来反对。</P>
李烜也好,李修涯沈贤也好,他们都明白义务教育是动了谁的蛋糕,绝了谁的根基。</P>
一旦士族不能凌驾众生之上,那假以时日,士农工商的平衡便会被彻底打破,也势必会对大燕造成极大的冲击的。</P>
而这样的冲击或许会对大燕造成灭顶之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