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硝烟正式散去,夏国国内的重心回到了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上。
一九零二年世界恢复了平静,各国在努力发展经济和军事工业。
这一年,夏国的主旋律是大建设、大发展。
由于战争带来的红利,让夏国在资金投入方面不受太大的限制。
大规模建设已经在有序的进行,随着大量的铁路和公路的开通,中枢政府和各地方政府的联系也越加的紧密了,在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提高了中枢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可谓是一举两得。
夏国的领土面积太大,对于边疆地区的掌控,非常的困难。
在经济发展方面,由于前两年战争带来的工业大跨步,工业底子已经很厚,这一年都是在查缺补漏,研发新技术和创新产业。
夏国的汽车产业,大量出口到除了联盟国外的其他国家,份额最多的是高卢国和联邦国。
国内的汽车市场和三轮车市场是最大的,人口基数摆在那里。
农业方面,由于北亚、东亚、南洋、阿根庭等农业区的建立,机械化耕种基本覆盖,相信随着技术和耕种面积的扩大,未来的大夏国,粮食将多到吃不完。
虽然百姓的收入在这一年没有明显的增加,不过,百姓们已经有了多余的钱可以去享受。
服务业在这一年开始萌芽。
在一片繁忙中,时间跨入了一九零三年,这一年,南洋的永安洲油田区和西诏油田区的产量大幅上升,达到了五千万桶。
这一年,联邦国的石油产量一亿五千万桶,两国之间相差两倍。
夏国依旧是联邦国的最大石油进口国。
到了一九零四年,夏国的铁路和公路覆盖了北亚、中亚、南洋地区。
在过去两年,漠北、北海、兴安三省实现了五百万移民,这些地区太寒冷,是分配土地比例最高的地区,甚至政务院移民部还提供了补贴。
中亚相对来说气候好一些,三个省移民也才七百万,和天南天北两省的人口差不多。
而南美五省,移民超过千万。
西洲岛经过人口转移和移民后,夏族人口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全岛人口两百多万。
东非总督区,李哲到没有故意引导移民,他只是不断扩大夏族聚集区,为什么没有建省,人口覆盖度不够,以殖民地的方式管理。
由于本土和海外领土的大量商业和来往,夏国的民营船运公司蓬勃发展,已有上百家各种船运公司。
到了一九零五年,夏国的国内的经济发展,让夏国的钢铁质量大幅度上升,钢产量直接超过联邦国的三千万吨,达到了三千五百万吨。
高卢国在夏国的带动下,位居第三,两千万吨。
鹰国以一千八百万吨,位居第四;连续大战后,资本转移,国内的经济低迷,钢的需求不旺盛,不过,鹰国学习夏国,大力发展海外领土。
普鲁士国经济一落千丈,加上赔款,基本上掉队,国内的经济若不是联邦国和鹰国的资金注入,恐怕要崩溃了。
除了钢以外,生铁、煤矿、电力等能源领域均超越其他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