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01.1(1 / 2)

小时代 郭敬明 1521 字 8个月前

翻开最新一期的《人物与时代》,封面的选题是《上海与香港,谁是未来的经济中心》——北京早就被甩出去两百米的距离了,更不要经济疯狂衰败的台北。

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人涌入这个飞快旋转的城市——带着他们的宏伟蓝图,或者肥皂泡的白日梦想;每一天,也有无数的人离开这个生硬冷漠的摩天大楼组成的森林——留下他们的眼泪。

拎着arc_Jabs包包的年轻白领从地铁站嘈杂的人群里用力地挤出来,踩着1o厘米的高跟鞋飞快地冲上台阶,捂着鼻子从衣衫褴褛的乞丐身边翻着白眼跑过去。

写字楼的走廊里,坐着排成长队的面试的人群,每隔十分钟就会有一个年轻人从房间里出来,把手上的简历扔进垃圾桶。

星巴克里无数东方的面孔匆忙地拿起外带的咖啡袋子推开玻璃门扬长而去。一些人一边讲着电话,一边从纸袋里拿出咖啡匆忙喝掉;而另一些人心地拎着袋子,坐上在路边等待的黑色轿车,赶往老板的办公室。与之相对的是坐在里面的悠闲的西方面孔,眯着眼睛看着“shanghai_dai1y”,或者拿着手机大声地笑着:“hat_about_your_ho1iday?”

外滩一号到外滩十八号一字排开的名牌店里,服务员面若冰霜,店里偶尔一两个戴着巨大蛤蟆墨镜的女人用手指心地拎起一件衣架上的衣服,虚弱无力,如同衣服上喷洒了毒药一样只用两根手指拉出来斜眼看一看,在所有店员突然容光焕像借尸还魂一般想要冲过来介绍之前,突然轻轻地放开,衣服“啪”地荡回一整排密密麻麻的衣架中间。外滩的奢侈品店里,店员永远比客人要多。他们信奉的理念就是,一定要让五个人同时伺候一个人。

而一条马路之隔的外滩对面的江边大道上,无数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正拿着相机,彼此抢占着绝佳的拍照地,他们穿着各种大型连锁低价服装店里千篇一律的衣服,用各种口音大声吼着“看这里!看这里”他们和马路对面锋利的奢侈品世界,仅仅相隔二十米的距离。

老式弄堂里有女人着睡了一夜的蓬乱卷端着马桶走向公共厕所,她们的眼神里是长年累月累积下来的怨恨和不甘。

而济南路八号的楼下,停满了一排豪华的轿车等待着接送里面的贵妇,她们花了三个时打扮自己,只为了出门喝一个下午茶。

这是一个以光往前展的城市。

旋转的物欲和蓬勃的生机,把城市变成地下迷宫般错综复杂。

这是一个匕般锋利的冷漠时代。

在人的心脏上挖出一个又一个洞,然后埋进滴答滴答的炸弹。社会两极的迅分裂,活生生把人的灵魂撕成了两半。

我们躺在自己的被窝里,我们微茫得几乎什么都不是。

当我被早晨尖锐的闹钟深深刺痛之后,出于求生本能地,我把闹钟往远方一推。然后一片满意的宁静。

但结果是,昨天晚上浇花后因为懒惰而没有放回厕所的水桶被我遗忘在床边,在我半时后尖叫着醒来时,看见了安静地躺在水桶里的那个闹钟,于是第二声尖叫就显得有有气无力。

我拿着闹钟放到阳台上,希望水分蒸之后它还能如同我曾经泡在奶茶杯里的手机一般顽强存活。为了加水分的蒸,我拿着闹钟猛甩几下,想要把水分从里面甩出来。但当我停下来的时候,现闹钟背后的盖子神奇地不翼而飞,接着就从楼下传来了一个中年女人的尖叫:“哦哟,要死啊!”

而上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我把一床重达十公斤的棉被从阳台上掉下去的时候。那天楼下的张老太刚刚从街口的廊里回来,头上着二十厘米高的盘花头和差不多一公斤的胶,当她顾盼生姿的时候突然感觉到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而在上海市中心的那个级楼盘里,优雅昂贵的气息缓慢地流动在黄金麻建造而成的外立面之间。

顾延盛一边打着手机,一边招呼着旁边的女佣往他的hers茶杯里倒奶茶的时候,早上7半的阳光刚好透过那幅巨大的埃及棉窗帘,照射到他的脸上。轮廓锋利的脸,五十岁的年纪,看上去像是四十岁。当然,这得来源于他女儿每天逼他喝的一些抗衰老保养品和帮他挑选的昂贵的男性护肤保养品。

他的女儿坐在他对面喝咖啡,手上正在“哗啦啦”地翻着女佣刚刚从楼下取上来的财经报纸。顾里把喝空的咖啡轻轻地递到女佣面前,没有话也没有从报纸里抬起头,只是把手停在空气里。过了一会儿,拿回来的时候,杯子里已经倒满了新的巴西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