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咸阳过武关,经南阳郡治宛县直达南郡郡治江陵的驰道,被称为南阳南郡道。
其实这条驰道在最初的时候,并不是叫南阳南郡道,而是被许多人称为秦楚大道。
适时的廷尉李斯因为觉得楚国已灭,而且以后也不会再有,所以就上书始皇帝将这条驰道正式定名为南阳南郡道。
先不讨论李斯如此提议的目的何在,至少李斯想的这个名字颇为直白。
这条驰道,武关到析县三百里,析县到宛县两百里。
而在距离析县百里,在宛县和析县中间,有条大河,名为湍水。
延绵八百里的伏牛山脉,正是湍水的发源地。
起伏牛山脉知道的人或许不多,但是提起伏牛山脉横跨东西的两座主峰,知道的人却是很多。
老君山(后世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伏牛山脉西段主峰,乃是老子李耳当初归隐修炼之地。
老子在老君山悟道之后,骑着青牛过函谷关西去,并在函谷关中留下了名传后世数千年的《道德经》。
所以,老君山自老子得道后一直都是道家圣地。
在咸阳参加百家聚宴的道家领袖李水,就是自老君山而来,过函谷关入的咸阳。
尧山,则是伏牛山脉东段主峰。
尧山得名,则是因为尧之裔孙刘累在尧山为尧立祠而得名。
夏朝,夏帝孔甲帝得到雌雄二龙,听尧孙刘累曾学养龙于“豢龙氏”,就命刘累养龙,随后因刘累养龙有功,孔甲赐刘累“御龙氏”之名。
刘累是下刘姓之饶第一人,也被公认为刘姓始祖。
而在湍水的出伏牛山脉的源头,三河交汇处,同样有座坚城,郦邑。
当然,跟析邑更名为析县一样,现在的郦邑同样已经更名为郦县。
秦楚争霸的初期,析邑和郦邑,都是楚国西北边陲重镇。
朝秦暮楚的典故,基本上都是发生在这两座城池身上。
商鞅因变法而封商君,食六百里啥之地封邑。
而郦县,跟析县一样,同属啥之地,正是为大秦变法图强的商鞅封地十五城之一。
湍水在郦县分出三条支流,其中靠近析县的方向为菊水。
河道两侧满是漫山遍野的野菊花,而得名、闻名。
析县距离宛县百里,两日路程。
嬴高并没有选择住在驿站,而是在官道一侧的菊水岸边歇下。
当然,现在不过四月多,显然不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嬴高根本看不到漫山遍野满是雏菊的盛景。
除了他这支“秦时明月”商队外,还有数十个零散的行商或者商队,选择了挨着嬴高等人安营地方的旁边歇下。
这些行商大多都是来往秦楚两地的贩夫走卒。
其实一路上同行数十里,这些贩夫走卒或者商队对嬴高这支规模庞大的“秦时明月”商队都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只是到了夜间,原本以为这么大一支商队会宿与驰道上的驿站。
不成想,嬴高等人竟然没选择安全的驿站,而是选在了菊水岸边扎营。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
入夜后的驰道,正是盗匪们横行的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