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选帝侯(1 / 2)

超凡贵族 长戟大兜2 1804 字 10个月前

得到怒风剑圣的支持,特里戈瓦尔裁判长满意而归,他离开夜莺庄园的第三天,戴克里安家族准备盛宴,欢迎兰德尔殿下光临铜戟城,并邀请撒桑帝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教区的红衣主教,以及所有子爵以上的实力领主赴宴,其中包括腓特烈皇族和巴塞留斯家族。

戴克里安家族举办盛宴定在五天后,受到邀请的领主派出家族的核心成员,轻装简从,纷纷赶往铜戟城赴宴。他们曾经对金眼伯爵避之而唯恐不及,现在生怕赶不上这场其实是由兰德尔殿下发起的邀约。

当初,维克多和安德莉娅结为正式伴侣,撒桑领主不愿意和他频繁接触,以免引起血狼堡的误会。伊丽莎白腓特烈公主失踪,特斯蒂尔大团长近乎决绝的宣告让血狼堡退出竞争的前沿,撒桑领主再无转圜的余地,必须在光辉骑士团和巴塞留斯家族之间做出选择。

这样的选择很困难,所有人都把目光对准了赖在夜莺庄园的兰德尔殿下,只有他才能打破僵局。

领主们已经想好了,如果兰德尔殿下支持血狼堡,他们就替巴塞留斯公爵抱不平;如果他支持铁山帝国,他们就全力拥护血狼堡。

总之,这是领主与领主之间的争辩,不需要光辉骑士团插手。

无论兰德尔殿下做出怎样的选择,最终吃亏的一定是他自己。

谁也没想到,金眼伯爵和西尔维娅扔出两块砖头,把所有人都砸晕了。

岩砖这种看似普通的建筑材料,在诸国领主的眼中,它的份量远比撒桑皇位还要重。尤其是南方王国,为了得到岩砖制造技术,他们将完全站在维克多和西尔维娅的一边,除非岗比斯王国不肯把岩砖的制造技术拿出来共享。但是,人马丘陵推出巨型砖窑和铁砖,显然不打算独占岩砖技术。

如果南方王国掌握了岩砖技术,撒桑帝国也必须得到它。尽管岩砖制造技术最终无法保密,可既然兰德尔殿下现在在铜戟城,北方领主应当表现出积极热情的态度,他要的价码太高是他的错,他在撒桑帝国遭受冷遇那就是北方领主的错。

铜戟城的盛宴如期举行,由于宾客太多,戴克里安家族同时启用了主城要塞和三座辅堡的骑士大厅。实际上,绝多大多数与会贵族都没有见到兰德尔殿下,他与撒桑各家族的高阶骑士和三位大主教在戴克里安家族的领主庄园聚会。

宴会中,维克多对岩砖的事情避而不谈,仿佛人马丘陵刚刚获得这项技术,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办。他对北方两大皇族的争端表达关切,听取双方的不同意见,在激烈的争吵中提出了选帝侯制度。

所谓选帝侯是由两大皇族和教会共同推举出五位皇帝继承人,再由撒桑帝国伯爵以上的领主投票表决,从中选出一位皇帝,任期30年。选帝侯必须出身巴塞留斯家族或腓特烈家族,且排除高阶骑士,如果选帝候继任皇帝期间晋升超凡骑士,则自动退位,重新选举新皇帝。巴塞留斯一方的选帝候登上皇帝的宝座也不能改变帝国的称号,只能是撒桑皇帝。

选帝候制度与博瑞联合王国的轮流执政有相似之处,但区别更加明显,应该说是个新鲜事物。

首先是资格,巴塞留斯家族获得与腓特烈家族等同的选帝资格,代表他们皇族身份受到教会与世俗领主的正式认可,具有无可置疑的合法性,为铁山复国打下一块至关重要的基石。

其次是投票权,撒桑帝国的中间派以往一边要讨好血狼堡,一边要同巴塞留斯家族暗通款曲,其实是两头受气。有了投票权,包括条顿公国在内的中部领主将获得更大的政治空间,不仅可以推举皇帝,还能削弱皇权,进一步强化贵族元老院的实权。

在选拔资格到投票推举皇帝的过程中,教会似乎没有参与,但他们的监督、确认和协调贯彻始终。这避免了神权与世俗领主的尖锐对抗,却增强教会的实际影响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

这里面唯一的牺牲品是腓特烈家族,先皇帝和大公在抗击兽人的战争中英勇牺牲,腓特烈家族赢得了最广泛的民意支持,撒桑帝国的封臣士兵阶层普遍敬仰血狼堡。如果血狼堡在上千万民众当中掀起舆论浪潮,帝国的子民的口水能把巴塞留斯家族淹死,至少会给教会带来巨大压力。这就是为什么,光辉骑士团和佛利德斯牧首决绝反对铁山复国的主要原因。

发动舆论战是掀桌子的做法,不到万不得已,血狼堡方面不会打出这张底牌。可是,齐格弗里德皇储和芙瑞雅长公主原本就没机会登上皇帝的宝座,光辉骑士团支持的是伊丽莎白腓特烈公主。

虽然这位血脉高贵的公主殿下失踪了,齐格与芙瑞雅的联盟也解体了。选帝侯制度给他们各自都带来了机会。

皇帝任期三十年,且不得晋升白银骑士。由于先皇的民意基础还在,青铜阶的齐格弗里德多半能被选为撒桑皇帝,可他坐不满三十年的皇帝就要下台,除非他放弃晋升白银骑士。芙瑞雅没资格成为选帝侯,但她可以同大家族联姻生子,推举自己的后代成为下一任皇帝。

这样的皇帝肯定很憋屈,腓特烈家族至少保住了皇室的体面,这一点至关重要。假设未来几十年后,西顿开拓领变成帝国的大粮仓,撒桑和铁山极有可能分裂成两个帝国,在这段过渡时期,腓特烈皇族能够凝聚人心,保住撒桑帝国的传承。

一时间,选帝侯制度成为撒桑贵族热议的话题,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贵族学者们争辩不断,而始作俑者兰德尔殿下已经踏上了前往艾尔教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