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入城两日后,卫铖余党悉数捉拿,崔光源被关入了刑部大牢。</P>
卫坚缓步进了刑部大牢,看着双眼血红,头发斑白的崔光源,沉默了片刻,才开口道:“为何背叛父皇?”</P>
崔光源看着卫坚老泪纵横,嘴唇哆嗦着:“殿下……没死,真好。”</P>
卫坚长叹了一口气,二人原本为君臣,亦是师徒。崔光源学识渊博,尤擅诗词,卫坚的老师虽多,最喜欢的却是崔光源。</P>
短短四五年,崔光源像是老了十几岁。他红着眼睛,向卫坚讲述了为何背叛他们父子。</P>
崔光源是浙江绍兴人,太祖晚期南北榜案爆发时,崔光源的大哥崔济源正是那一届的士子。</P>
崔济源自小便是神童,是绍兴知名的才子,连夺了案首和解元。那年春闱,崔济源中了状元,完成了自己连中三元的梦想。</P>
跟着哥哥进京赶考的崔光源兴奋的要将这一好消息送回老家,信还没发出去,事情就有了变故。北方士子大闹贡院,说是科举不公。</P>
此番春闱,共录进士八十七名,其中南方士子八十名,北方士子只有七名!</P>
太祖震怒,着三法司审理。众人调了案卷后,发现并无不妥,北方士子的文章不仅文理不通,甚至还有白字!</P>
本案的主审官将案情审理清楚后,北方士子却并不肯认结果,反而说主审官等一众官员袒护主考官和南方士子,因为他们也是南方人!</P>
太祖想了一夜,终究是偏袒了北方士子,下令处死主审官和状元崔济源,并举行第二次科考……</P>
崔光源讲到这里时,双手颤抖着,声音苍凉悲怆:“我哥哥,苦读二十载,闻名乡野,原想报效朝廷,却被太祖斩杀,何其怨也……”</P>
卫坚闻言沉默了,当时南方官员势大,皇祖父处于朝廷稳固考虑,明知南方士子无辜,依旧行了此事,确实失之偏颇。</P>
“臣受哥哥此案影响,绝了入仕之心,回了绍兴老家,一心醉生梦死,不问尘世。是先帝登基后,亲自派人去了绍兴找臣,抚慰臣,说臣没入乡野乃朝廷损失,臣才于当年参加科考,入仕为官。臣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原本并无二心。直到先帝临终前那一年,顺平王夜半入府,抛了几本书册,原是臣在乡野时所做,那时我年轻气盛,用词难免犀利……”</P>
卫坚听到此处,已经猜出卫铖一党的阴谋。</P>
“臣原本并不惧,那些诗词虽用词犀利,却也算不上僭越。直到顺平王又拿了几本诗集,明明白白是反诗,怒骂太祖一朝和卫氏皇族,字迹与我一般无二……太祖朝时赵枕鸿一案,只因他整理的文册被有心人曲解,全族三百余人无一生还。我绍兴崔氏,光嫡枝就有一千多人,臣……臣……臣实在无法眼睁睁看着全族人,因我而死!”</P>
崔光源伏在地上痛哭,再不肯抬头。</P>
卫坚知晓了真相,心头却更加沉重:“你该信任我父子,就算顺平王造假了,我父子信你,自然会还你公道。”</P>
崔光源呜呜哭着,哽咽道:“臣有罪,请殿下赐臣一死。”</P>
崔光源未必不知将此事上报,也有生还的可能。只是那一刻,或许是想起哥哥的惨死,潜藏在心底的恶念上涌,他做了另外一种选择。</P>
当天夜里,崔光源自尽于刑部大牢。</P>
大军入城后,卫坚没有入住皇宫,住到了温家在京城的一处宅子,卫钧却挑了仁寿宫暂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