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淡水鱼之王(2 / 2)

此时手机屏幕亮着,叶枫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的内容。

当叶枫接过手机,看到屏幕上的内容后,他原本愉快的心情顿时降至冰点。

原因无他,只因为他看到屏幕上那显眼的标题。

再见,“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

叶枫耐心地看完整个报道,此刻的心情有些懊恼、有些内疚,更有的是对长江白鲟的不舍。

这篇报道内容简洁却令人震惊。文章称,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长江白鲟,即被誉为“华国淡水鱼之王”的鱼类,已经灭绝。IUcN在同日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名录上显示,长江特有的白鲟已经在野外灭绝。此外,全球范围内,多瑙河的裸腹鲟种群也已灭绝。红色名单还提升了其他七种鲟鱼的保护级别。

根据IUcN全球鲟鱼再评估的结果,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河流及其淡水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和自然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全球淡水生物的多样性正面临着持续减少的趋势,而河流的生态系统也在不断退化。

IUcN鲟鱼专家组主席艾纳·路维(Arne Ludwig)表示,“这些结果令人震惊和悲伤,但也在意料之中。”

评估表明,鲟鱼依然被称为“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叶枫看到这条消息后久久无言。他一直希望能去长江,亲眼看到长江白鲟在水中的样子,但还没来得及实现目标,长江白鲟就已被宣布灭绝。长江白鲟鱼,当地人又称象鱼,属于鲟鱼目。

它栖息于长江中游的中下层,是濒危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鲟是华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被列为珍贵保护动物。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匙吻鲟共同存在,是这一科仅存的两种。

该科鱼类在鱼类的起源、演化及地理分布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白鲟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大的个体多栖息在干流的深水河槽,善于游泳,常在长江各江段的广阔水层中游弋。幼鱼则经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同时也是全球第三长的河流。

它是世界上唯一完全流经一个国家的最长河流,长度达到6387公里。

在长江流域中分布着超过4000种生物,其中包括400多种鱼类。

其中,长江白鲟是该流域具有代表性的物种。

要追溯长江白鲟的起源,

我们必须回到白垩纪时期。

那时气候较为温和,海平面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所以说这种鱼类在这种适合他们生存的环境中,可以迅速繁殖。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长江白鲟繁殖最为旺盛的时期。

进入第四冰河时期后,它们的生存环境经历了剧烈变化。

大多数吻鲟科鱼类因气候突变而无法适应,最终灭绝。

只有生活在亚洲的长江白鲟,

以及生活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长吻鲟,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变化,并幸存下来。

长江白鲟的外观与其他鱼类不同,它拥有一条长长的鼻子,古人曾将其误认为是“怪物”。

正因为当时人类对它了解甚少,加上其独特的外貌,反而给了长江白鲟在繁殖和成长过程中最好的保护。

此外,长江白鲟在长江流域内只需吃一些鱼虾即可生存。

它在长江流域的食物链中处于顶端,没有天敌使得长江白鲟能够迅速繁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长江白鲟其实只是一种鱼类。

而且发现其肉质非常美味,于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人们开始捕捉这种已经存在了上亿年的长江白鲟。

人类的持续捕捉不断压缩了长江白鲟的生存空间。

在70年代的过度捕捞导致了长江白鲟数量的急剧下降。

当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已经接近不可挽回的地步。

长江沿岸的渔民曾自发救助受伤的白鲟,但未能改变局面。

最后一次发现活体白鲟是在2003年,地点是宜宾南溪江段。

当时,专家在救助一条白鲟后,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生活轨迹,给它装上了超声波追踪器并放流。

然而,由于水流湍急和险滩,追踪船在夜间不慎触礁,导致丢失了白鲟的踪迹。

尽管经过了多次寻找和几千公里的追踪,依然未能找到白鲟的下落。

这也成为了长江白鲟与人类的最后一次告别。

今天叶枫看到长江白鲟宣布灭绝的消息,心里难以接受。

他一直有种预感,白鲟不该就此灭绝,他也不希望这个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1.5亿年的物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