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走上前,帮她拿上灯笼,递到赵丫手中,随即拿起灯笼下面的灯谜。</P>
一夜鱼龙舞——(民俗词语)</P>
只见赵丫思索片刻,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上元灯会。”</P>
“恭喜姑娘,答对了。”</P>
众人发出惊呼,不曾想,竟被赵丫自己答对了。</P>
“为什么你会答对?”身旁的陈怜询问道。</P>
“因为《青玉案·元夕》作此首诗之人,便是在上元灯会遇到心悦佳人。”</P>
“这您都清楚,看来您品读诗书,是乃博学多才之人。”卖灯笼的姑娘夸赞道。</P>
赵丫盈盈一笑,谦虚回应。</P>
身后的马青看向她的一颦一笑,心中引起阵阵悸动。</P>
“我...我也试试。”马青举手说道。</P>
说完,指向与赵丫一模一样的灯笼。</P>
他接过灯笼,几人相继凑了过来。</P>
哑巴吃黄连——(歇后语)</P>
徐鹤点了点头,一副早已知晓的的样子。</P>
“马青,需要帮忙吗?”</P>
马青摇摇头,苦思冥想良久,最后付了100文钱。</P>
“马青,方才让徐鹤帮你,你不就省下100文了吗?”陈怜无奈说道。</P>
马青轻叹一声,“无妨,一百文而已,人家忙的那么辛苦,让人家赚点钱吧。”</P>
“多谢公子。”卖灯姑娘出言感谢。</P>
而后,徐青青与小花吵着要了一个,虽然徐鹤与赵丫都相继答对了,但还是各自给了她一百文。</P>
为此,她送了一个没有灯谜的给林翠。</P>
“相公,你要灯笼吗?”</P>
陈怜见所有人有,剩下徐鹤一人两手空空。</P>
“不用了,我们共用一个即可。”</P>
陈怜抬眸望他,盈盈秋水的眼眸,似月牙般微微弯起。</P>
一行人走走停停的来到镇上的拱桥上,拱桥两侧系了两条大红花布,一条条木船在水里游过。</P>
“我们下去坐船吧,如何?”陈怜提议道。</P>
她说完看向身旁的几人,见他们也并未反对,便沿着河边走下阶梯,来到停船的地方。</P>
那船夫是一名年过六旬,头发花白的老爷爷。</P>
“船夫爷爷,可否载我们逛。”</P>
“可以,快快上船吧。”</P>
随即,一家人走了上去,就在赵丫想迈上船时,却被船夫阻止。</P>
“小女娃,坐不了那么多人咯,实在不好意思。”</P>
赵丫一怔,只好无奈的点了点头。</P>
“赵丫,后面有船。”陈怜指向后面的船,说道。</P>
“好。”</P>
赵丫应了一声,牵着小花的手询问后面的中年船夫。</P>
“可以坐船吗?”</P>
船夫呵呵一笑,大板牙齿露了出来,“当然可以,上来吧。”</P>
赵丫闻言,牵着小花小心翼翼的踩到船上,随即坐在椅子上。</P>
岸上的马青不知所措,因为与赵丫并不相熟,实在迈不下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