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白云峰,依旧保持着它孤傲冷峻的气质。纵使山下群芳斗妍,绿意盎然,它仍旧还是一片“裸石随处见,苍松三五棵”的静谧之景。
白云观谈不上宏伟壮阔,充其量也就是一座气派一些的民居。围墙低矮,房舍普通,像一位与世无争的老者,静静坐在山巅俯视民间疾苦,笑看云卷云舒。不过话说回来,这描述的不就是道观主人徐惠陵的人生状态?
仔细想来,徐惠陵定居此处已有数百年。从当初狂傲不羁的年轻剑客,到如今与世无争的世外老者,时光带走了活力与容颜,却留下了沉稳与老成。
人这辈子大概就是这样。庭院之中,石桌之侧,淡淡茶香中,徐惠陵遥想当年。年龄越大,追求越少,难道真是力不从心了吗?错!这不过是“大道至简”的真实写照!活得久了,眼睛会迟钝,可心眼却会越来越明亮。活明白了,当然会撇弃多数无关紧要的东西,从而把心思花在最重要的事物上。当然,诸事有利就有弊,当你的内心能够看清一切事物的本质,往往也代表你命不久矣了。
徐惠陵此刻就有这种体会。
乾坤郎朗,明日当头。风打耳边过,云在脚下游。青锋道人望向无穷天际,一群鹤鸟结伴远去。此情此景,不禁让他倍感凄凉。如果当初不选择留下,此刻大概就不会有这种苦恼了。有时候,人还是自私一些好。
他在追忆往昔,当然只是追忆,并无半点悔恨之意。
有人说过,九霄仙界、中土凡界、九幽魔界,三者平行并存,且各自承载力有限。说白了,三者当中,任何一个世界都不可能承载无穷多的人,尤其是那些能量巨大的人。而所谓能量巨大的人,就是所有人都熟知的修道者。
徐惠陵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而且还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管是谁,只要是一个修道者,任何时候你问他修炼的目标,我想都会是“得道升仙”“羽化登仙”“前往九霄”之类的云云。千百年来,这种观念几乎清洗了所有修道者的思维。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作为万千修道者中的佼佼者,徐惠陵清楚答案。
错!他细细品一口茶水,从中搜寻到隐隐约约的一丝苦涩。求仙问道者亦是有血有肉的人,腾云驾雾、呼风唤雨者亦然!只要你还是一个人,纵使万般修炼,也不能从本质上冲破人性的藩篱。延年益寿如何?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又如何?当你追梦一生,腿脚不再灵便,精力不再旺盛,视线不再清晰,所有机能开始慢慢走向衰微时,你会发现脱去仙魔妖佛的华丽外衣,你仍旧是个普普通通的人。这就是人生,没有什么能够改变他。十年也好,百年、千年甚至万年也罢,到头来你会发现自己能攥在手心的东西少之又少,而情感是这些残余之物的核心。
我就是为了追求这些而放弃飞升,徐惠陵悲伤的想,有所遗憾,但绝不反悔。
是的,的确如此。按照他的修为,早已突破道真境界许多,而根据修仙三重九境直之说,中土凡界这种小庙显然是无法承载像他这样的大佛的。然而万难皆可化解,飞升仙界并非唯一出
路。
最早实施“分化”的仙人是谁已无从考证,但无论如何,自他开始,无数达到凡尘圆满的修道者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继续留在凡尘,从而避免了和自己在乎的人之间的生离死别。
“分化”,通俗来说,便是建立道场,将过载的能量分摊出去。而对于徐惠陵来说,他分化而建的道场多达十数座,脚下的白云观就是最大的一座。“分化”是一个方法,但也存在无法抹去的弊端。人是活的,道场却是死的,主体的力量被分摊了,战斗力自然会大打折扣。为了弥补这种缺陷,有人发明了各种阵法,即将封印在道场中的法力加以引导,形成可以杀敌的阵列。这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再强力的阵法,终究不如主体自身用的自在。
面对即将到来的恶战,徐惠陵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其实他做了很多准备,但一旦到了用时,却总觉得少些什么。
惆怅之余,他再次抬头望天,远处飘来一朵稠云,正巧遮住了太阳。
“天意?”徐惠陵放下茶盏,苦笑一声道。“既是如此,那就只好顺应本心了,谢谢上天的指示。”
旁侧无人,青锋道人只能自言自语。其实在他内心深处早已有了计划。这个计划很危险,如若有人在侧,他定然会极力反驳。也许这就是天意,徐惠陵悲伤的想,无人交流,稠云遮日,这不就是叫我一意孤行的意思?罢了罢了,我这辈子活得够久了,该安排的事也都安排妥当了。也许是时候上路了,说实话,我怪想念九泉之下的师兄师姐的。
一阵阴风吹过,叫人忍不住打个寒颤。白霜开始在石屋中引吭高歌,这是它第一次嚎叫。
“先生……”就在这时,黑金急匆匆跑来,脸上挂着掩盖不住的欣喜。“公子……公子他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