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老朱的决心:册立朱雄英为皇太孙!(2 / 2)

朱标虽念旧,但朱老提出的设想,他从未深入思考过。</P>

他曾期望在朱雄英康复后,让吕氏重回东宫的尊荣地位,即使她曾涉嫌疑。</P>

然而,缺乏确凿的证据!</P>

朱雄英的黯淡已是事实。</P>

吕氏的地位确立后,朱允炆旋即成为正统的长子,合法的王位继承者!</P>

这样的转变,朱标总算为大明王朝画上了一笔合理的句号。</P>

然而,朱元璋的言辞中透露出的,却是颠覆一切的意向!即使朱雄英无法担当,他是否会舍弃朱允熥和朱允炆?这背后的原因,朱标困惑不解。</P>

朱标质疑,为何要忽视已成长的孩子,而将厚望寄托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上?作为大明的君主,怎能这般轻率决策?人的生命长度,甚至生育能力,都是未知的领域。</P>

朱标自己尚不确定未来能否有子嗣,朱元璋又为何如此笃定?</P>

朱标试图缓和气氛,轻声道:“父皇,您的设想未免太过长远,儿子的婚姻和子嗣之事,何时才能尘埃落定?即使第二年即诞下子嗣,他成长为一位合格的接班人,也需要漫长的岁月。”</P>

“况且,允炆究竟有何过失。”</P>

说到此处,朱标察觉到朱元璋的怒火即将喷薄而出。</P>

这个儿子,哪里都让朱元璋不满!欺骗祖父,逼死亲叔叔,甚至无视祖宗立下的法则,何曾有过半分优点?</P>

朱元璋回想起苏铭关于建文帝的那些话,脸庞涨得通红。</P>

朱标见状,急忙安抚:“父皇,息怒!儿子愿意遵从您的意愿。”</P>

朱元璋平复心情后,直截了当地说:“我认定朱允炆无法胜任,此事不容置疑。</P>

现在,没有外人在场,我要明确告诉你,即便朱雄英真的无法治愈……大明江山,也与朱允炆无关!我宁可选择常氏血脉的允熥,也不愿让他成为太孙。”</P>

朱标的思维陷入混乱,完全无法理解朱元璋为何对朱允炆如此苛刻。</P>

他忍不住反驳:“父皇,允熥的确有他的不足,他性格内向,担不起重任……但这可以通过磨砺改变。</P>

给他十年时间,我相信他会有所成就。”</P>

然而,朱元璋的回答却令他瞠目结舌:“只要吕氏一日未正式册封,允熥便是嫡出。</P>

东宫的问题,我也要彻查。</P>

听说那里的仆人对允熥极不尊重,竟敢侮辱我的亲孙,这还得了。”</P>

听到这些,朱标心中暗惊,他从未得知这些内情。</P>

朱元璋看着朱标漠不关心的表情,深知他对朱允熥的关心寥寥。</P>

不禁一声叹息,世事如棋,布局深远。</P>

随即,沉声道:“王景弘,听朕口谕……”</P>

\"自今日起,册封嫡长孙朱雄英为皇储之位。”</P>

\"幼孙朱允熥,拜于苏铭门下为师。”</P>

王景弘接令,疾步而出,执行圣命。</P>

朱标却因这接连两道圣旨,思维陷入停滞!</P>

立雄英为皇储?他尚且稚嫩,如何胜任此重任?</P>

朱标的困惑溢于言表。</P>

朱元璋见状,轻抚胡须道:“朕今日疲倦,兄长,明日你移步至你母后的慈宁宫,朕有要事相商。”</P>

说罢,他挺直身躯,唤道:“苏铭,随朕至紫宸殿。”</P>

苏铭离去之际,瞥了一眼朱标,心中暗想:第三个潜在的得分利器,即将启动!</P>

料想明日,朱元璋必会揭示未来的布局,</P>

而朱标,将会带来怎样的积分盛宴,苏铭已迫不及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