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挺直脊梁,傲然回应:“异议又如何?大明江山,终究是我朱氏基业,我有权选择接班人。”</P>
马皇后赞同地点点头,但她明白,文臣中总有些人自视甚高,试图干预皇室事务,这令老朱颇为头疼。</P>
面对即将到来的风暴,马皇后因肺痨缠身,决定暂避锋芒,她暗自庆幸不必卷入纷争。</P>
然而,她心中的疑虑并未消散:朱允炆的铁腕削藩,是否能得到所有藩王的理解?她对自家孩子的命运感到焦虑,不禁追问:“重八,后来发生了什么?允炆如此无情,我们的孩子们会怎样。”</P>
老朱被这突然的问题惊愕,他坦白承认:“我确实没细问,只知他逼死了叔叔,废黜了一些王位,就已让我无法忍受。</P>
至于后续,苏铭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P>
马皇后无奈地看着他,心中暗自摇头,提醒道:“重八,你可真是忽略了重要信息啊。”</P>
\"关键的事情竟然遗漏了,\"朱老先生有些尴尬地说道,\"除了老五被贬至云南,老二、老三、老四的情况如何呢。”</P>
他妻子的质问让他回想起苏铭的话语,他连忙解释:\"关于这几个孩子,我们确实还没来得及询问详情。”</P>
接着,他透露了苏铭的见解:\"由于允炆的削藩之举,各地烽烟四起,他的帝位仅仅维持了四年便失守了。</P>
而据苏铭所言,我大明国运还有将近三百年的兴盛期。</P>
因此,推翻允炆的人,必然是咱们朱家的血脉无疑。”</P>
马皇后听完,心中释然:\"允炆确实不适于帝王之位。</P>
虽然苏铭并未详述,但我也能推测一二。</P>
这样的削藩方式,无疑让藩王们如坐针毡,即使原本无意叛乱,也会被逼入绝境。</P>
不然,岂非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P>
朱老先生听后,爽朗大笑道:\"哈哈,做得好!受此欺凌,若不反抗,怎能算是我朱家子孙!不过,我想那击败允炆之人,不是老二,就是老三。”</P>
然而,马皇后闻言眉头微蹙,疑惑道:\"为何不能是老四呢。”</P>
提到朱棣,朱老先生显得有些头痛:\"老四?妹妹,你别提他了!那家伙不学无术,哪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只会糟蹋大明的未来!总之,无论如何,不可能是他。”</P>
…………</P>
朱老先生对朱棣的不满,犹如刺骨的寒冰。</P>
这个不成器的少年,整日无所事事,只知在大本堂游荡,对学业毫不上心。</P>
朱老先生决定,今年就把朱棣婚事定下来,让他离开京城,免得碍眼。</P>
早些年送去军营锻炼,朱棣也只是徒有虚名,自视甚高,声称自己是将才,不屑于做普通士兵。</P>
这些传闻,听得朱老先生直想把他教训一顿。</P>
因此,当他考虑推翻允炆的人选时,朱棣的名字从未列入考虑范围。</P>
面对马皇后,朱老先生坦诚道:\"我对老四并无过多期待,只希望他在削藩的风暴中能保全性命。</P>
这样,我和你也能在地下有所安慰。”</P>
马皇后闻言,轻轻瞪了他一眼,觉得他对老四的评价过于苛刻。</P>
朱棣并非一无是处,他孝顺且关心家人,得知朱老先生生病,第一时间赶来探望,还表示要亲自拜访苏铭,恳求他的帮助。</P>
然而,马皇后却出面制止了朱棣的行动,吩咐他勿去打扰苏铭,否则她深知朱棣的个性,早已按捺不住冲动闯入了。”</P>
老四,\"马皇后温和地劝道,\"尽管他行事不羁,但他本质善良。</P>
二哥和三哥我不担心,他们总是懂得保护自己,但老四……我担忧他在削藩的风波中是否安然无恙。”</P>
面对马皇后的慈爱担忧,朱元璋缓和语气:\"放心,那小子虽然顽皮,但逃跑的技巧可是顶尖的。</P>
你看他平日里机灵得很,定能化险为夷。</P>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都会陪伴在苏铭身边,有的是机会询问详情。”</P>
马皇后对此感到惊讶,朱元璋竟然计划与苏铭共度数日,他们的密谈内容让她好奇。</P>
她审视着朱元璋,眼中流露出一丝疑惑。</P>
朱元璋连忙笑着解释:\"我们还没确定,只是尝试一下,如果成功了,再告诉你。”</P>
马皇后虽有疑虑,但理解夫妻间的私密,尤其朱元璋身为天子,有些事情她也不必过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