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陛下是否要责罚我呢。”</P>
苏铭反问,眼中闪过一丝无奈。</P>
面对朱棣的得意神情,苏铭心中暗自腹诽,自己怎么从未察觉朱棣的得寸进尺?他的步步相逼,实在让人难以忍受。</P>
回去后,定要让老朱好好教训这不知分寸的家伙,看他还能不能嚣张!</P>
短短时间里,苏铭已能体会朱老四为何会对朱棣有所提防,甚至时刻想教训他。</P>
面对朱棣,他甚至萌生了教训他的念头,更别提老朱那复杂的情绪了,看见亲孙子教训亲儿子,怎能不五味杂陈?</P>
难怪朱老朱回来后性情大变,有这样的儿子,谁还能保持正常心态?其他人家的孩子顶多是物质追求,但朱棣却是生死威胁。</P>
苏铭连忙解释:“王叔,您误会了,我并无责罚之意。”</P>
“王叔您忠心护主,是救大明于水深火热之中啊。”</P>
朱棣闻言满意一笑,苏铭连忙附和,脸上满是诚恳。</P>
看着周围的文官们瞠目结舌,他们内心对苏铭的行为既厌恶又无奈。</P>
这个人如此逢迎,毫无底线,怎可能成为真正的皇帝?他们虽想痛斥,但顾虑重重,怕引来朱棣的疑虑,让其怀疑真皇帝未死。</P>
此刻,文官们的心情恶劣至极,【他们承受着自酿的苦果,感到无比憋屈。】愤怒之余,他们只能选择沉默,支持那个让他们恶心的苏铭,因为他们的利益与他紧密相连。</P>
黄子澄忍不住打断道:“吾皇……”你这个家伙,最是居心叵测!还有脸来提醒本座?苏铭不待黄子澄开口反驳,便接口道:“王叔,刚才之事是针对黄大人训斥南午的不当行为。”</P>
“我并无此意。”</P>
黄子澄连忙澄清。</P>
“向来是你对王叔有所不满吧。”</P>
冤有头债有主,【任何事情都可以直接找黄子澄商量。朱棣随即赞同道,】心中对黄子澄的不满早已溢于言表。</P>
面对苏铭这个临时的“帝位”,他找到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来对付黄子澄。</P>
“黄大人,你有何话要对我说吗。”</P>
朱棣傲慢地注视着黄子澄,眼神里满是轻蔑。</P>
黄子澄昂首回应:“有。”</P>
“臣想请问燕王,”他毫不畏惧,“你为何要谋逆作乱。”</P>
大殿内的文官们屏息凝神,如同群鸭争食般期待黄子澄的质问。</P>
然而,朱棣只是微微一笑,从容地向天施礼道:“本王乃遵从天命,以靖难之名清除朝廷之乱。”</P>
“并非谋反。”</P>
“陛下仍在,百官犹存,黄大人怎能信口雌黄。”</P>
“你无理取闹,何来靖难之说。”</P>
“你所奉的‘天’又是何方神圣。”</P>
黄子澄毫不示弱,立即接话,脸色涨得通红,仿佛要与宋糖共赴黄泉。</P>
朱棣冷笑一声,再次拱手:“本王所奉者,乃大明高皇帝之天意!父皇在世时已有明示。”</P>
“我朱氏子孙当亲如手足,【怎会至亲相害。”“如若不是你们削弱宗族权力,】逼死桂王,囚禁齐王,”他语气严厉,“视藩王如畜生,欲断高皇帝血脉,我又何需靖难。”</P>
“本王靖难,为的是大明,【为的是守护皇家的传承。”“如若我不采取行动,】日后大明藩王命运如何,你们又将如何自处。”</P>
他目光如炬,直视黄子澄。</P>
“黄大人,【尚书大人,作为大明的肱骨之臣,为何要针对先帝的子孙呢?】”</P>
“藩王守边,乃高皇帝之遗志,”他质问道,“你们有何理由视我等王室为贱民。”</P>
“秦王被你们囚禁在西安,犹如犬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