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明帝:苏铭,是我儿媳的良人,徐达休想染指!(2 / 2)

这是一份能传诸子孙的黄金产业。</P>

朱元璋疑惑道:“糖业不是你的独门技艺吗?</P>

听说配方秘而不宣,大相国寺如何得知。”</P>

苏铭直截了当道:“我的几位助手莫名失踪。”</P>

砰的一声,剧情的转折就此展开。</P>

朱元璋闻言,脸色铁青,猛地一拍案几!</P>

\"无耻!岂有此理!\"</P>

“大相国寺乃圣洁之地啊!\"</P>

竟敢做出这般丧尽天良之事。</P>

“不单窃取他人智慧,还诋毁清誉,损人利己!\"</P>

朱元璋心中愤慨的根源在于商业纠纷。</P>

他原打算借机与苏铭详谈合作事宜,</P>

然而未料想,还未触及实质,秘方已被盗取!</P>

虽然秘方被盗的念头曾在朱元璋脑中闪过,</P>

毕竟财利诱人,但他始终坚守底线。</P>

这样做,无疑会与苏铭结下深仇!</P>

苏铭的卓越才能,让他不愿树敌。</P>

苏铭淡然问道:“朱皇帝,您对夏日晒制的调料有兴趣吗。”</P>

“何不一起合作?我提供技术和指导。”</P>

“我明白你的困境,资金短缺,我可以帮你管理,你只需提供土地和人力,再颁布白糖独家经营令。”</P>

“天下所需,唯我独购,如何。”</P>

面对大相国寺的僧人,苏铭无意过多争辩。</P>

无论对方如何算计,他先要稳固自己的地位。</P>

这是威慑的手法,如同山鸣谷应,震慑对手。</P>

若他们还不识趣,就祭出朱元璋这张牌,问他们是否畏惧?</P>

苏大人岂容他人染指其生意?</P>

若真要正面交锋,苏铭自有应对之策。</P>

商业竞争,他熟谙于心,垄断市场,打压对手,都是他的拿手好戏。</P>

后世的策略,在这个时代早已炉火纯青。</P>

他清楚,一旦动手,大相国寺的僧侣将无法反抗。他甚至能让他们倾家荡产,但这样的手段是否必要,他自问。</P>

真正的高端较量,往往是通过最直接的方式达成目的。</P>

拥有天下最大资源的他,无需亲自冲锋陷阵。</P>

糖业专营这一政策,足以让对手寸步难行。</P>

在后世,单一行业的垄断是不可想象的,那是违法的。</P>

但在大明,这种权力游戏毫无顾忌。</P>

皇权之下,一切皆可为!</P>

听闻苏铭邀请自己加入生意,朱元璋显得有些尴尬。</P>

他笑道:“这怎么合适呢?那可是你的独门秘方。”</P>

“我们并无觊觎之心,朱某人岂是贪图小利之人。”</P>

朱元璋的虚伪在脸上一览无余,马皇后掩面而笑,朱标则感到愕然。</P>

这是他的父亲,竟然如此不择手段!</P>

然而,这就是他的亲生父亲,言语虽谦虚,行动却毫不掩饰。</P>

看着他那双激动得不停搓手的手,朱元璋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P>

朱元璋试探地问道:“如果我们要涉足这行业,利益如何分配呢。”</P>

“我坐拥皇位,你出智慧,国库自然共享贤才的成果。”</P>

朱元璋说完,似乎还有些难以启齿。</P>

对半分,明显是苏铭要承担更多风险!然而,如此诱人的商机,朱元璋又岂肯轻易放手?</P>

苏铭沉吟片刻,给出了建议:“四六吧,我四你六,剩下的归朝廷作为红利。”</P>

他强调着公平与公义,“让朝廷也能分享一部分。”</P>

“朝廷的钱就该属于我吗。”</P>

朱元璋眉头微蹙,财政紧张的现状让他不得不谨慎考虑。</P>

苏铭提出建立大型糖厂的计划,言辞坚决:“我需要一个足以供应你的需求,甚至盈余的规模。</P>

这样,你无需再向国库伸手。”</P>

“国库的钱,本应用于黎民百姓,而非私囊。”</P>

苏铭的话语中充满了原则。</P>

朱允炆闻言,好奇地询问:“苏铭,你的糖厂规模有多大?至少需上千亩地,每日白糖产量至少十吨吧?这就需要大量的原料。”</P>

“陛下,你让沐英在云南帮我种植甘蔗和甜茅吧,那里更适合。”</P>

苏铭心中早有定计,云南的地理条件优于广西。</P>

他还计划在京畿附近种植甜菜,尽管马皇后已赐予他土地,但显然还不够满足他的需求。</P>

“山东、河北、辽东,这些地方都适合种植优质甜菜,边军的闲置土地正好利用。”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