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代代永旌!(2 / 2)

赵桓将这些画像翻动了几幅,都是一样深厚的绘画功底!

“好!当赏!”赵桓对着赵英说道。

“谢官家恩典。”又是一阵山呼海喝。

赵桓从他们身上,同样看到了大宋的希望。

赵英又走下台,收起了他们画的另外一幅画,小心的归纳好。

而这些画师们纷纷将对坐的画师手中的画,拿在了手里,写上了姓名,交给了赵英。

等到赵英回到月台的时候,赵桓才问道:“这是做什么?”

赵英将一沓画收好,说道:“这是皇城司察子们出发的时候,给对坐的人画的像,画完确认之后,会写上自己的名字。”

“方便以后确认身份,防止有人冒充。若是有人死在了敌国,或者杳无音讯,就会把画像送到他们家中,说明他们的去向。”

赵桓吞了吞喉咙,这是留在集英楼里的遗像。

他看着月台之下百十名画师,他们现在是站在自己面前活生生的人,

但是离开了集英楼,赶赴各地之后,他们就成了一张纸和一个名字。

他们就变成了一条条消息,而且他们之中,一定会有很多人,连消息都没有。

赵桓也有点理解,为何赵英失语想让自己来看看了。

此一去,再无相见。

赵英乐呵呵的说道:“这也就是眼下的光景,才有这等待遇。”

“之前太上皇的时候,谁办这些事啊,太上皇嫌麻烦还花钱,这些画师聘不上工部,什么都没有,也有不少人去了辽国和金国。”

“现在人没了,还会给抚恤,不错了。”

赵桓忽然想起当初,一百贯和五十贯的抚恤金,赵桓当时听从了劝谏,将抚恤改为了五十贯。

他们抱着自我实现的目的,为大宋尽忠的志向,去践行自己信奉的真理。

勇士矣!

赵桓看着那群画师,收拾着自己的画板、毛笔和染料夹,静静的坐在那里。

画师们的目光,都落在了赵桓的身上,那眼神中充斥着希冀。

大宋的希望。

“官家,见也见了,夜深了,咱回宫吧。”赵英把集英楼安排给皇城司的画师们收拾,把赵桓扶了起来,笑着说道。

赵桓站起来,对着即将赶赴各国的画师,昂扬的对着他们说道:“诸君,一路顺利。”

他觉得自己有点撑不住了,再看他们一眼,自己怕自己殿中臣子之前失态。

赵桓转身离开的时候,听到了身后画师们的一阵山呼海喝。

“风萧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乃至殒后无名。”

“铭曰:呜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兮精魄,安兮英灵。长河为咽,青山为证;岂曰无名?河山即名!”

赵桓已经走到了集英楼的走廊里,他略带侥幸,自己没有在殿中失态。

“官家,你怎么了?”赵英在赵桓身后小声的问道。

赵桓揉了揉眼,笑着说道:“没事,眼里进沙子了而已。”

这段赵桓当然记得,这还是他当初在大同府,立勇义冢的时候,自己亲手写的《忠魂铭》。

而这两段,赵桓当时写的时候,就是写的这些无名的英雄!

为了这些默默无闻,甚至连功绩都无法明面上宣传的察子们,为大宋安泰做的贡献。

“人有所忘,史有所轻。天下可期,民族将兴,肃之嘉石,沐手勒铭。噫我子孙,代代永旌!”赵桓喃喃自语的往前走着。

他的眼前不断闪过的是:坚守陈留门的军民,是岳飞带着亲事官的一往无前,是前往河东路上无人收束的骸骨,是破败的太原城,是王禀一身的伤,是一双双渴望复仇的眼神,是埋在勾注山上的种师道苍老的面庞。

是千里奔袭黄龙府连脚都冻掉半个的捷胜军卒,是在兴庆府提携玉龙的黄彦节,是远在高丽的魏承恩……

这一幕幕的场景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赵桓的脚步有些踉跄,同时非常确信,代代永旌一定会实现!

这一幕幕的的背后,是前赴后继的人,他就是脊梁。

哪怕是神州陆沉!哪怕是中华有低谷的时候!也会因为有这些名留青史或者默默无名之人,也会为中华撑起一片蓝天!

然后绽放出属于他,仅属于他的最灿烂的光芒!

代代永旌!

赵桓的脚步向前走动着,一个亲从官风风火火的跑到了赵桓面前。

“大捷!保州大捷!沈指挥和杨都尉领兵,正面击溃了完颜宗弼,完颜宗弼大败逃离保州!前往本溪!”

“陈校尉带领军将,正在衔尾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