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景顺帝爽翻,黑龙王草莽(1 / 2)

冯一博在回来之前……

不!

准确的说,是在决定去流求的时候开始,一直到觐见之前。

他早已把整件事情推衍了无数遍!

现在的情形,完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没有丝毫出乎他的意料。

甚至,还比他预想的要顺利太多。

临敬殿中,景顺帝和张松越二人,对他所说的话。

完全没有任何质疑。

早就准备好的说辞,还需要他自己一点一点的。

引导着才能讲述出来。

就比如他现在说的,就是在为自己铺垫功劳。

不然仅仅是招抚,虽然功劳不小,但却不算大功。

而他费尽心力,献土归附。

想要的可不仅仅是黑龙王那边的封赏。

毕竟,他还是要在都中生活。

所以这边的功劳,自然是越大越好。

至少,也要让景顺帝和内阁明白。

这件事若非是他去,定然没有现在这样的大好局面。

此时,冯一博口吐惊人之语。

景顺帝竟也没有责备,只是沉吟着顺势问道:

“这是为何?”

身居皇位十年,景顺帝城府早就锻炼出来。

即使冯一博的说辞惊人,却不会动摇分毫。

至少没问清楚之前,景顺帝不会轻易表态。

张松越更是老神在在,好似没有听到。

即使心中疑惑,也不曾显在面上露一丝。

“自然是为了法统!”

冯一博听闻,当即面带微笑。

说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理由。

“法统?”

这边景顺帝轻声重复一边,心中还是不解。

另一边,张松越却是心中恍然。

虽依旧不漏声色,却自觉看穿了一切。

当然,他顶多只是明白了冯一博的话中之意。

对于冯一博和黑龙王“两位一体”的事,毫无察觉。

毕竟,远隔重洋,来往又不多。

别说是他,整个大魏知道这事的人也不多。

除了泉州卫隐约有人猜测,都中绝对无人知晓。

“不错!”

冯一博点点头,见景顺帝没明白,就笑着问道:

“若是这黑龙王不曾建国,那他本就是我大魏之民,归附从何谈起?”

这话一出,景顺帝已经有些眉目。

只是犹如雾里看花,还没那么真切。

于是口中又犹豫道:“你是说……”

冯一博自然要解释清楚,闻言立刻接过话茬,继续道:

“只有让黑龙王先建国,再以东海国的名义归附,才不会让大魏落下一个,觊觎海外藩属的名声啊!”

这下,景顺帝顿时如题灌顶,难得露出一丝惊艳之色。

“这……”

他正在心中盘算此事之利,生怕自己还有什么遗漏。

冯一博却一躬身,拜道:

“臣有罪,请圣上治罪!”

他已经把该说的都说完了,此事自然不是真的请罪。

说是请功还差不多!

“臣请圣上务必接受东海国归附,至于骂名……”

说到此处,冯一博再次一脸大义凛然,一字一句的道:

“由臣来担!”

这就是表忠心了。

如此大功,哪来什么骂名。

即使有一点,也完全无法和献土归附的功劳相比。

“冯爱卿,你……”

景顺帝一时被这一番说辞所感,夸奖差点脱口而出。

他只以为整件事虽有不妥,却也都是冯一博的拳拳之心。

都是一心为国的筹划。

不过,毕竟是一代帝王。

话到嘴边,景顺帝还是习惯性的谨慎了一下。

但沉吟片刻,终究还是认可了冯一博的一番苦心。

毕竟这事对大魏有好处。

当即,景顺帝也不再犹豫,难得露出一丝笑容,赞了一句:

“冯爱卿果真是大魏的栋梁之材,予如何会治你的罪啊?”

冯一博的一番操作,在他看来确实是为了大魏。

可以免除后续名声上的麻烦。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中原王朝最重名声。

若是黑龙王没有建国,直接献土。

那传扬出去,就成了大魏之民在海外灭国献土。

难免有以大欺小,觊觎藩属的嫌疑。

你说不是大魏派的,可那时候谁信啊?

到那时,大魏难免因为失去大义名份。

而陷于舆论中的被动角色。

但现在,有冯一博的操作之后。

就完全不一样了!

别看只是多了一步建国。

可加上了一层东海国,立刻就把大魏撇清了!

就像冯一博所说,事关法统。

有了东海国这个法统,献土之事就变成了两国之间的事。

而不是大魏内部的事了!

景顺帝正是想通了这一层,才会有茅塞顿开之感。

可他再看张松越,却发现对方依旧老神在在。

好似早就想到了这些。

不愧是老师啊!

听闻景顺帝夸奖,冯一博立刻再表忠心。

“圣上过誉,臣唯一心为国尔!”

不管是不是冯一博的操作,献土归附都是事实。

景顺帝此时颇有志得意满之感。

听到冯一博表忠心,难得喜形于色,道:

“冯爱卿一心为国,屡立奇功,真是予的唐俭啊!”

世人都知道大唐有个王玄策,相传有“一人灭一国”的壮举。

却不知道,大唐最厉害的外交官乃是唐俭。

这个唐俭是初唐时的名臣之一,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官至礼部尚书、天策府长史、遂州都督。

还封了莒国公。

他最出名的外交事迹,就是说降突厥。

并配合李靖生擒了颉利可汗。

可惜的是,他最后的结果并不太好。

相传因为怠于政事,最后坐罪贬官。

景顺帝以此唐俭类比,表面上是夸赞冯一博功绩堪比劝降突厥。

内里却也不乏敲打他莫要从此怠政之意。

最后,还有一重隐藏更深的意思。

那就是景顺帝在暗暗自比唐太宗。

李世民就是景顺帝在私下里,最为推崇的帝王。

其原因自不必说。

毕竟都是爹还在的时候,就登极的人。

景顺帝常常以此安慰自己。

冯一博到底是探花及第,不敢说博古通今,但史书还是都看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