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他妈对自己好的,是不是有点太明显了?
这时,侍班官员又宣道:
“荣国后人贾政,其德惟馨,特加寿荣侯,以示天恩。”
贾政这个国丈,已经去了一切实职。
因此只剩一个荣国后人的名头。
一般来说,太子的外祖父,会封伯爵。
等太子登极后,再加封侯爵。
要是死了,甚至还会追封三公或者国公。
但贾政没经历伯爵的过程,新皇就登极了。
所以直接就封为寿荣侯也是应有之义。
冯一博好歹打生打死,也不过是个国侯。
贾政只生了个好女儿,就也封了侯爵。
这让不少人倒是心生羡慕。
好在冯一博的国侯是世袭的,而外戚的侯爵只是个荣誉称号。
“……”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诸如被夏鸁顶下来的,南京兵部尚书调任都中,成了兵部尚书等等,都一一宣昭。
唯独礼部尚书一职暂时搁置,其余都由人补上。
这让百官,尤其是礼部众人都有些猜测。
莫非,这个位置也给冯渊留着?
毕竟大魏原本并没有三孤,都给他封了。
要不然考虑资历,可能真的就直接执掌一部了。
现在将这个先空出来,等真正开始教导皇帝的时候,再进一步也就顺理成章了。
由此可见,太后对这位楚国侯的偏爱到了什么地步。
这一刻,很多人都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在太后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这个救驾之功,起码能保几代的富贵了。
这时,侍班官员已经宣读到了最后。
“……今思平世难,救济黎庶,上答神明,下慰民望。《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这是《尚书·吕刑中内容,后面还有一句“其宁惟永”。
这个“一人”不是说“一个人”,而是天子曾用的自称。
也就是景顺帝用过的“予”的出处,“予一人”的另一个简称。
“今大赦天下,与之更始,其明下州府,咸使闻知。奉宣诏恩,令普天率士备闻斯庆。”
大赦比冯一博预想的时间差不多,只是不是立太子之位,而是新皇登基。
好在,甄应嘉已经被解决,甄家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即使大赦,也不过是少数甄家男人暂时脱困。
若是他们低调一点也就算了。
若他们还敢露头,以冯一博如今的权势,有的是办法整治他们。
“钦此!”
侍班官员喊得嗓子都快哑了,好在终于结束。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宣读完毕,朝堂众臣立刻山呼万岁。
这是百官代万民答谢天恩。
“臣等谢陛下天恩,唯愿大魏江山永固!”
陈勤之不在,就由李守中带领刚刚点到的众人上前谢恩。
冯一博自然也在其中。
在帘子后面抱着宣治帝的元春道了一声“免!”
随后,她似乎掩口轻笑,还道:
“陛下尚年幼,政事还要依仗诸公,待陛下长大些,要劳太师、太傅,还有少师,一并教导陛下。”
这话显然是和他说的。
冯一博闻言,不由失笑。
如果他没理解错,这是让他自己教导儿子吧?
“臣等必竭心尽力,不敢负太后所托!”
众人谢恩之后,便开始了正式的朝会。
一应大小事务,多由李守中出声代为处置。
等李守中朝上询问的时候,元春则做了一个人形应答机。
基本都回应一句“可”。
一时倒也颇有些无为而治,“君”臣相得的意思。
“恭喜侯爷!贺喜侯爷!”
一下朝,杨明新和刘正就找冯一博汇合一处。
冯一博见杨明新一副故作讨好的模样,笑着回应道:
“同喜同贺!”
这话让杨明新倒是一愣,问道:
“诶?我有什么值得贺喜的?”
冯一博理所当然的道:
“你我何分彼此?我升官了,你们不该被贺喜吗?”
“嘶!这……倒也是!”
杨明新听得有些牙疼。
这话可能有些绕,大概就等同于:
老弟你好好干,争取明年哥给你娶个嫂子。
他眨巴眨巴眼,又叹道:
“侯爷救驾有功,深得太后和陛下的信任,我们这两条侯爷的狗腿自然与有荣焉!”
刘正在旁忍不住道:
“你说一博是狗也就算了,不要把我算成狗腿啊!”
“哈哈!”
三人说说说笑笑,就出了宫门。
随后各自乘车,到了冯府相聚。
等下人上了茶又退下,三人又说笑了几句。
冯一博抿了一口香茗,才正色道:
“说些正经的,过一阵子我准备举荐周俊、王至善几人回都中任职。”
两人闻言都是一愣。
没等他们回应,冯一博又补充道:
“至于你们,我也会借现在的机会,举荐到重要之处。”
太后的信任都快要溢出来了,他举荐几个同年自然不在话下。
可两人对视一眼,杨明新便迟疑道:
“你这是要……罗织党羽?”
“想要改革,必然要有人手。”
冯一博笑了笑,算是默认了这个说法,还道:
“不然就凭我们三个,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差不多就是极限了。”
他说的,自然是新学的传播。
虽然对大魏风气有了一定的影响,但在很多士人眼中却更像是个笑话。
虽然,这个笑话让很多人吃了些苦头。
可除此之外,也不过是茶余饭后多了些谈资。
“现在,我正好有救驾的功劳,太后对我十分信任。”
对于元春的信任,冯一博也不藏着掖着。
毕竟百官谁都不傻。
这两个好友自然也知道他现在备受青睐。
“既然如此,我何不趁此机会举贤荐能,广结善缘。”
杨明新闻言,似乎有些哭笑不得,打趣道:
“举贤荐能谈不上,罗织党羽倒是差不多。”
刘正却沉吟了一下,有些迟疑的道:
“可我们这些同年的力量还是薄弱了些,不知你的同门……”
冯一博的同门,自然就是指李守中的学生。
李守中在金陵十余年,门下不少都是中层官员。
以冯一博现在的权势,想拉拢这些同门师兄自然轻而易举。
但他却摇了摇头,道:
“不指望他们,不过我倒是有个人选。”
听到这话,两人的关注点各有不同。
刘正还在思考着冯一博同门的事,而杨明新却有了别的发现。
“一个?”
见他眉毛一挑,显然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冯一博便笑了笑,点头道:
“只一个,就足以匹敌一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