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有信仰的部队,和一支没有信仰的部队,二者之前有着云泥之别。前者,往往能够创造不可思议的奇迹,后者,也会遭受一些莫名其妙的败仗。
思想上的一统,在这方面已然没有什么大问题,甚至来说,扶苏可以通过吸纳那些俘虏的状况,来调整其中的内容,以此来令更多的人追随秦国。
而其中还有至关重要一点则是资源和物资上的支持。
要想收复山东百姓的民心,不拿出真金白银是不行的。纵然每一地闲置了不少土地和其他种种资源,可秦廷仍要投入。
而山东如此庞大的疆域,纵然每一地耗费资源不多,可是加在一起,也累计到了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最简单的就是人力,秦廷总要派出人来管理这些地方吧?
除非按照以前的方式,让当地的豪强来接管,但扶苏要选择这种方式,不又是回到了老路上去了?
所以,扶苏现在也是在储备能够读书识字,最好还能够算术的人才。
除此以外,还需要发放农具种子这些生产物资,唯有如此,才能够迅速的令百姓休养生息,这也是杜绝百姓无事生非的最关键的步骤。
当百姓将时间花到了生产当中,就不会无所事事,而百姓无所事事,再加上没有足够的粮食,那接下来就可以预料到发生什么了。
这对于秦国在山东的治安,将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而那些被破坏生产的百姓,有些迫不得已说不定也要与最开始那一批人为伍,如此恶性循环,其中害处不言自明。
而要将这些生产物资弄的差不多,扶苏就不由得苦笑一声,这其中仅仅是粗略算一下,都令人头大不已。
可偏偏,这个问题,扶苏逃不掉。
这也是扶苏决定去皇帝号的原因,现在扶苏倘若全力一搏,未尝不可灭掉山东那些叛军。
可是灭掉之后呢?
扶苏完全无力对山东那些地方实现有效的管辖,也无法安抚当地的民心。
结果就是打下来的地方再次反叛,然后再灭,再反叛,再灭……如此循环往复,秦国再大的家底,也禁不住如此损耗。
而不断作战的秦军也是疲于奔命,最终被那些叛军联合起来干掉。
如此情形,实在是与上一世的秦朝所面临的局面如出一辙。
战争每次倒是打赢了,可是,最终却输掉一切,这样的情况不仅秦朝有过,项羽也是如此。
项羽一生征战七十多场,可是唯独输了最后一次。而刘邦,屡败屡战,输了无数次,可是最后一次赢了,便赢得了一切。
其根本原因还是项羽与刘邦对比起来,内功相差的太多。
纵然项羽攻打下了不少地方,可又能如何?当项羽的大军一走,当地只要被稍微策动,便旋即反叛,为何如此?无非便是刘邦能给出的利益更多而已。
如此循环往复,项羽就算有三头六臂,也会疲于奔命,最后难逃乌江自刎的下场。
有着上一世记忆的扶苏,对于如此情形,心中如何能不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