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身份不一样了,沈安也需要时间好好适应一下。
要说钱,自然是他的最爱,现在为了做官,这方面的爱好也只能先放下。
就像李世民告诫他的,要收敛。
赚惯了块钱的他,还当真有点收不住手。
主要是他一开始根本就不想做官啊!
他又不是正经的唐人,不具备唐人那种陈腐的观念,他完全不介意被他们看成是商人。
也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就像很多后人解释的,在哪个年代,其实最贫苦的仍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就算是把他们的身份地位抬到前面,压在手工艺人和商人的前面又如何?
他们既不能像匠人一样可以吃饱肚子,养活一家人,更不可能拥有商人的万贯家产。
看起来体面的身份,不过是镜花水月,每每有灾荒,他们总是最先受到冲击的一群人。
四处讨生活也没有好去处,斗米百钱的时候,更是连肚子都填不饱。你以为在这辉煌的贞观之年,人人都可以吃饱饭,穿新衣了?
呵呵,想的太简单了!
即便是在这辉煌的长安城,不能填饱肚子的平民也要多少有多少。古代朝廷的执行力,着实有限。
再加上,唐初吸取隋末的经验,大量精简了官员,整个长安城,能算得上是朝廷在册的官员,也就一千号人左右。
这一千号人要负责的,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域差距极大的庞大帝国,他们哪里有精力把每件事都解决好?
他们能做的,顶多就是促进生产,劝课农桑,平抑粮食价格,手段不丰富,效果也不甚好。
他们只管这样去做,却并不能保证百姓们都能买到粮食。
这还只是有关于吃饭的一个方面,所谓稻米,白面,在大唐的长安城,基本上并不属于普通农户。
他们辛勤耕作,一年四季不停的忙碌,可能够日日都管饱的,只是糙米饭,或是麸皮饭而已。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沈安也思考了很多。
他在大唐呆的时间越长就越加感觉? 应该为百姓们做点实事,不要总是想着赚钱的事情。
若说钱,他现在已经有很多很多了,在长安城? 他可以拍着胸脯喊? 这些钱他两辈子都花不完。
从这个层面上讲,他认为? 他还是个很善良的人? 你看? 凡是被他坑的人,都是长安城里的富户。
他的行为从某种层面上讲,也算是劫富济贫了!
总之? 他从来也没有祸害过平民百姓,他做的事情不仅不会对他们不利,还对他们大大的有利。
接下来? 只要能把茭白的种植推广出去,他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了。
又三日? 朝廷的旨意正式颁下? 李治要搬入东宫居住? 沈安作为他力荐的随从? 也是一定要跟着的。
官位虽然还没有定下来,但这件事已经是没得商量了。
李世民给了他们两天的时间收拾行李,安排家里的事情。
在这个交接的阶段,李世民已经做好了安排,不需要沈安操心。他只需要照看好李治就是最大的贡献了。
其实相比李治,他这里的事情倒是简单的很。
他也不准备带多少随从,有阿钱和芙蓉就够了。
剩下的人,出路可以分为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