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隗倡导的效法文帝一朝,天子垂拱,宰辅统领百官,各司其职,调和阴阳,重塑天道秩序,光这一点就让士人们心驰神往。
再加上袁隗主张中央少干涉地方,地方豪族豪门自治的制度,给了那些遍布大汉各州各郡各县各乡的既得利益者吃了颗定心丸。
弹劾王允,拥护袁隗入雒,恢复汉初丞相之权就成了此时的政治正确。
正因如此,襄阳城内权贵云集,热闹非凡。
作为发起人袁隗满面红光,侄子袁基与袁懿达、袁仁达两兄弟,忙前忙后,殷勤招待来宾,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
“你们说说官家的地,才收三成地租,这让吾等怎么过活,庄子里的矮措大都跑了。”这是家族在司隶之人的抱怨,这举措无疑触及了大汉上上下下大小豪族的利益。
他们在本地都是七三分的,如果真让王允铺开,那会动摇他们的根基。
一下子,众人闻言,更加同仇敌忾了。
“董卓被诛那天,老夫也在朝堂之上,那时王允此贼将吾等忠义之辈记录在一卷厚厚竹简中,最后竟没缘由地赶出了雒阳,你们说这不是擅权还能是什么?”
“连蔡邕这种实打实的董党之流,都没有被砍头,还不是因为王允在保他。吾等有何罪,就被罢了官还赶出雒阳!”
这群人找到了可以堂而皇之宣泄的出口,口若悬河地抨击王允是如何地只手遮天,蒙蔽圣听,操纵年幼的天子。
“听闻,皇甫嵩在虎牢关已经攻城月余,未有寸功,朝堂之上居然无人弹劾,真是天下奇闻啊。”
“何止皇甫嵩,据说段煨在安邑县,也是如此,两军对峙就是不开战,白白消耗粮食。”
“这王允比之董卓,更是有过之。也不知道杨太尉在做什么,难道是一丘之貉?”
“唉,连弘农杨氏这般清流亦同流合污了,人心不古啊。”
人群议论纷纷,王允之恶已经罄竹难书,杨彪俨然成了帮凶,二人狼狈为奸,败坏朝纲。
当然也有人提起哪吒天子的传闻,不过此话一说,往往引来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