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战争的意义(2 / 2)

这辈子,他敢作亦敢当。不惜叛出师门也要去赌的未来,若成,他的付出便不会一文不值。若败,也轮不到身边最亲近之人,随他一起堕入深渊。</P>

夜深,帐外风雪更劲。</P>

有值守的士兵不堪受冻,陆续被人抬回营帐内。</P>

依山而搭的宽敞营帐,可容上千人跻身。新兵中大部分是未经战事的毛头小子,李嗣源选择在这极寒之地练兵,就是成为朱赤军战士的第一批筛选。</P>

苦寒之所艰难,能在这样的地方存活,绝对是身心极大的淬炼。</P>

李嗣源的练兵之道,首先看重的就是意志坚定,这样一条铁则。其次,就是对生命的极度渴望。</P>

若是兼备了综上两条特质的一批人,被投放战场!强烈的求生意志,就会催发出士兵们强大的爆发。人若是被逼到绝境,还愿意保有求生的勇气,那股力量将会成为一名朱赤军战士,甘愿燃烧自己战斗灵魂直至终结的原力。</P>

石敬瑭早年就曾体验过这样的淬炼,如今再次回来重新建造自己的意志,也算是向过去的软弱天真告别。</P>

“冷,冷死了。”</P>

“大家都知道外面冷,待会儿就轮到我,真他娘憋火。”被更换回营帐的新兵们,权当石敬瑭听不见,窝在一头窃窃私语。</P>

“哥,小声些,也不怕先锋将军听见。”</P>

“听见又如何?咱还怕他不成?要不是听俺娘的,来军中能有口吃的,谁会愿意来遭这罪?眼下好了,饿不死,倒要冻死了!”</P>

“冻死,也比饿死强啊!这些年,谁没饿怕的?”</P>

“老子可不想认命,蹲在这破山里遭罪,还不如直接去梁人那儿搏一搏。”</P>

这些新招的兵,都是未上过战场的年轻人。石敬瑭听着他们异想天开的谈话,思绪也不由得飘到从前……</P>

八年前,黄河边上,他第一次以巾帼军的身份加入战场。</P>

当时的李嗣源,还从未将李清欢用来‘过家家’的巾帼军放在眼里。</P>

手握朱赤和飞虎两支正编大军,李嗣源何其目中无人。竟然自大到,敢领着四十名亲卫与王彦章的百人铁枪队赤膊对战。</P>

让李嗣源有如此自信的原因,就是朱赤由西向东碾压,飞虎自北而下,不出一天或将在他牵制王彦章的地点汇合。</P>

如此自信的以为,王彦章在黄河边上的辉煌,也将由他终结。</P>

可李嗣源还是低估了梁人的实力。</P>

当时北征过后惨淡无比的梁军,即便已经没有再战的能力,可也不至于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加之当时的郢王朱友珪,兵贵神速,火速前来支援。又使一批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梁军,在朱赤大军推进的半道偷袭。使得离他最近的朱赤军,停滞在他牵制王彦章百里处,不敢轻举妄动。</P>

当时的大顺局势,恍然变成他的死局,就犹如一盘强势围攻的棋局,被他走入了万劫不复的死局。</P>

就在亲卫兵抵死护卫他周全的时候,眼看王彦章就要杀到他身边只剩一人。</P>

他之前极尽宠爱的女儿,竟领着她那群从未操练的娃娃兵,冲到了他身边。</P>

李嗣源从未如此受挫,心灵上的挫败感,也同时在看清女儿的小脸后,变得无以言表。毕竟巾帼军都是一群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多数又是朝中品级不低的将领子嗣。这样一群初生牛犊,冒然跑来救他,他又怎能不热泪盈眶。</P>

终是没有战斗经验的孩子,二百多人的巾帼军,在铁枪队的身经百战下,显得多么不堪一击。</P>

可越是实力悬殊,巾帼军那些不谙世事的公子小姐,就越发变得倔强执拗。</P>

直到李嗣源看着这些孩子,一个接一个倒在血泊中,梁人就像魔鬼一样割下他们头颅,他才从这之中感到后悔。</P>

王彦章本是继存孝之后,能在李嗣源心里排上名号的神将。</P>

可亲眼目睹王彦章对待一群孩子,那极残忍的手法后,他开始怀疑战争的意义……</P>

李嗣源后来得救,在一次不经意谈话间,告诉石敬瑭,“若是他不盲目自大,就不会让一群孩子因他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