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2 / 2)

他才刚过聊表忠心的坎,大将军在是否用他的决断上还未辨明态度。</P>

唯一个王竹入了蝼蛄,他又怎甘心自己止步一个琚垧司。</P>

只不过,这堂上神仙打架,他如今连个小鬼都不算,又如何能既保住自己,还能在将军面前摈除嫌隙呢?</P>

公审如期举行了,方才入场前的一段小插曲,并没有让杨氏族人们受到影响。</P>

杨氏一族近几年一直被徐知训欺凌,有成年青壮,都会被徐知训百般刁难。一个曾经辉煌的庞大家族,一经行差踏错便跌落深渊。徐家人就像发了疯的豺,疯狂的撕咬践踏,以至杨氏九族都或多或少受到牵连。</P>

稍有城府的人,或许都能看得出来。</P>

这些被早早发配的杨氏族人,其中就有吴王杨渥的庶出叔伯们。</P>

若非老丞相派人提早与这些人达成某些共识,久被欺凌的杨氏族人,若第一次参与八司公审这种能当众喊冤的时机,定是会拼死与徐温搏一场。</P>

可这些人自出现在公审时,就一副坦然冷静的模样,若不是早就知道什么,漆轲是打死也不会相信,他们遇见徐温,还能这么克制灭族世仇。</P>

徐温傲慢,不过是因为手握整个淮南实力最庞大的军权。</P>

听说龙虎军自解体后,是被削走一批肋轴大将。只不过这对徐温父子来说,犹如雁过拔毛的把戏。</P>

当年吴王杨渥忌徐温功高盖主,忧心自己的王权压不住这个两朝老臣,确实做过些有违道义的缺德事。这也就是徐温从一个信奉忠义的将才,变成了而今这般态度。</P>

堂上率先出来说话的,是杨氏族人中一位老者。</P>

经其自荐,原来老者是吴王杨渥的庶出大伯杨理罕。早年因触了老吴王杨行密的禁忌,被赶到边军里烧火做饭三十多年。</P>

“诸位,小老儿今日重回扬州,就是想让诸位念在旧主老吴王的情份上,为我们杨家再主一次公道。”</P>

徐温安静的看着杨理罕,就仿佛看戏般冷漠。</P>

八大司都未有人敢接话,倒是坐在第一司院长身侧的耆老副首,激动的指着杨理罕说,“老吴王深明大义,将你这种买卖官爵的祸害发配,已经是给足了你一家情份,还有脸来扬州现眼,不赶你回军里就已经不错了。”</P>

杨理罕被如此点破,也不慌不忙,眼角瞥了一眼气定神闲的徐温,又说,“小老儿的确当年做了这等错事,在边军烧火三十载,终日都懊悔难受。”</P>

杨理罕当年的这事,只要是稍有年岁的朝官,那可都能拉出来作证的。</P>

漆轲为官前那二十余载,且还是乡秀,自然不清楚这些陈年旧事。</P>

那杨理罕又接着说,“可小老儿听说,淮南这些年,法制赏罚都未有改制。老吴王当年所推行的政法,更是至今未有召令更改。请刑罚司这位大人明鉴,小老儿此话是否虚假?”</P>

“不假,的确三十年间,都未曾变更。”刑罚司院长当即回应。</P>

“那好,那小老儿有冤要喊了。”</P>

听到此处,徐温不屑的一声,“哼!”,顿时让堂上众人议论纷纷。</P>

“既然法制未变,为何同是卖官,他淮南徐公就不用发配,还能继续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P>

“杨理罕,公然诬陷朝臣,那可是重罪啊!”第一司院长明决说,“你这般指责大将军,可有什么证据?”</P>

杨理罕像是有些怒了,脸色也逐渐因为兴奋,而变得黑里透红。</P>

“你们天天相见朝夕,难道他身边天天围绕着那些人,看不见脸吗?”</P>

的确,徐知训这些年做过太多荒唐事,最终都是他爹徐温帮其兜着。就连徐知训透过府中下人,频频出卖淮南各州的地官官印,惹得各大州府之间苦不堪言这样的丑事,最后还不是被徐温在朝中给震住的。</P>

可毕竟徐知训惨死,就算这样明码标价的事实可以定罪,却不足以撼动徐温。</P>

杨理罕直接明指徐温身边的那些,所谓的谋臣们,这便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混杂在其中的一些,并未历经每三年一次科考的上品朝官。</P>

“这些人,到底给了什么好处,未经科考便能入仕。简单一个‘秋试’,就能名垂青史,光宗耀祖。这对那些寒窗苦读,本份考级的儿郎,又是何等不忿?”</P>

杨理罕这番话,就像一颗炸弹,投入这些经过层层筛选,严格考级的各大司朝臣耳里,就仿佛炸开了一道缺口。</P>

“这与卖官是何区别?为何尔等还在放任其安坐朝堂?”</P>

一阵稀碎的议论声后,明决示意大家肃静,然后问徐温,“将军可认同,这位杨老的证词?”</P>

就在大家都摒气全神贯注时,徐温默默的说了句,“认同,还有什么指证,不妨悉数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