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第一印象有的时候可能并不准确。
贺新第一次见过胡梅导演的时候,本能地感觉到这位女导演的强势,原本以为合作的过程会艰难,没想到真正开拍之后,发现她的态度几乎比他合作过的所有导演都要开放。
比如,在拍摄过程中,胡玫导演坚持要让每一个演员上场前都确定自己的角色没有问题,如果有人感到不舒服,她就会和演员反复讨论,在拍摄过程当中,演员有任何灵感和想法,只要不违背整部戏的基调和发展都可以尝试。
贺新非常喜欢这种创作氛围,不过他也很识趣,并不会因为导演的开放而没完没了,毕竟现场还有那么多工作人员,还要顾及到其他演员的感受,不能因为你突然来了个灵感就要怎么样怎样的。
偶尔来了一次大家还都能理解,但是次数多了,会很讨人嫌的。大伙会觉得你丫在装逼,或者认为你这人很自私,不顾及旁人的感受,不珍惜别人的劳动,就顾着一个人爽。
所以,他尽量把准备工作做的更加仔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事先沟通,这样才不会耽误正常的拍摄工作。
《乔家大院》按照剧本长度是五十集,最后成片可能还会剪掉一点,不会出现后世那种剧本长度五十集最后成片会剪到八十集的这种骚操作。
当初央视买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定了初步的开播日期,就是作为明年的开年大戏。
一般来说象这样体量的电视剧,拍摄完成,之后的配音、剪辑等后期工作,再加上审查,最起码要半年的周期。
为了赶进度,剧组分成A、B两组,分别在平遥古城和乔家大院两处同时开机拍摄,几位主要演员则奔波于两地。
贺新饰演的乔致庸年龄跨度很大,从青年19岁一直要演到89岁,虽然胡梅导演在拍摄的时候,尽量顺着拍,但考虑到天气、场景等因素,也不得不随时做出调整。
于是贺新也不得不在青年、中年、老年之间不停地转换。
虽说拍戏跳拍是常有的事,但如此年龄跨度的跳拍,不得不说难度增加了很多。
好在他也算准备充分,没有出现令人尴尬的出戏。只是他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所认为的乔致庸这个人物的精准切入点。
对于乔致庸的生平资料他早已读的滚瓜烂熟,这就是一个商界传奇性的人物,放在当今绝对能够成为世界首富。
《乔家大院》这个剧本就是描绘乔致庸光辉的一生。
对于这个人物的描述大致可以分为:经商之道、治家之道、用人之道和为人处世等这几方面。
比如:“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这是他的经商之道。
“唯无私才可大公,唯大公才可大器”、“待人要丰,自奉要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他制定的家训。
“不拘一格用人才”这是他的用人之道。
为人处世则是待人随和,讲究诚信为本、“以德经商”。
这应该就是一个儒雅、内率、自律,且有大智慧的这么一个人。
但如果真要这么演,人物可能是真实了,但精彩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之前他一直认为原版中陈煎饼饰演的乔致庸太过夸张和失控。现在看来他某些夸张的表演是有道理的,毕竟从他得知大哥的死讯,面对上门退股、逼债的族人和同行,不得不弃学经商,再到又要被迫放弃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这一系列的变故都是在极端时间内发生的,而当时的乔致庸只有十九岁,哪怕是再沉稳、内敛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发疯,也会崩溃。
只有剧烈的矛盾冲突才会让人物更加精彩。
但俗话说:过犹不及!
原版中煎饼的表演就犯了放的太过的毛病,甚至都有些肆无忌惮,效果适得其反。
同样是演绎一个商界的传奇式人物,陈保国饰演的白景琦,骨子里就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物,但他却有收有放,既有热血、不妥协的一面,又有商人圆滑、狡黠的一面。
说到底,陈保国毕竟是老戏骨,煎饼还是嫩了点。当然这不否认煎饼就不是一个好演员,只能说他没有把乔致庸这个人物演好。
人家毕竟拿过飞天奖,后世还拿了金马影帝,业务能力还是可以的。比如,就昨天播出的《三叉戟》,煎饼叔在里面的表演绝对首屈一指,吊打另外两位。
那么问题就来了,陈保国饰演的白景琦原本就有一种京城大爷的混不吝,和乔致庸所代表的晋商形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又不能象陈煎饼版的那么失控,这中间就需要有一个度。
怎么来把握这个度,贺新到现在为止还吃不准。他也没去向导演请教,知道问了也白问,要不然也不可能出现陈煎饼的失控版的乔致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