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是内地第一家民营发行公司,然后华艺加入了进来。而同时博纳从一开始单一的电影发行,逐渐向电影投资、制作领域发展,两家公司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竞争关系。
新皓传媒从《武林外传》火爆荧屏,到《石头》的黑马崛起,就让黄家兄弟眼热不已。一开始他们想试着接触一下,还想收购。
可惜新皓传媒压根就不接茬,加之就连跟新皓传媒合作紧密的博纳同样也没有收购成功,让黄家兄弟暂时偃旗息鼓。
但紧接着《双面胶》、《潜伏》的成功,《双驴记》更是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让黄家兄弟不得不又重新开始审视这家崛起速度很快新皓传媒。
新皓传媒出品的电影电视剧居然没有一部失手,尽管他们的作品不多,但在风险很大的影视剧投资领域,这就已经是个奇迹了。更关键的是他们的这几部电影、电视剧的投资都不大,都是经典的以小博大的例子。
想想吧,姜闻的《太阳照常升起》六千万的投资,报名戛纳失利,入围威尼斯就已经是欣喜若狂。可人家《双驴记》同样入围,成本甚至都不到《太阳》的十分之一。
虽说姜闻有过成功的例子,《阳光灿烂的日子》既赢了口碑又赚了票房;《鬼子来了》虽说国内禁映,但有戛纳评委会大奖的加持,海外版权收益还是不错的,不但能收回投资,还能小赚一笔。
但毕竟六千万的投资,风险忒大!
华艺一向很注重导演,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自从手里握有冯裤子这张王牌之后,也曾把目标对准过姜闻,哪怕姜闻被禁导五年,之后华艺投资的《寻枪》、《天地英雄》姜闻都是男一号,且作品本身都带有浓重的姜闻的个人风格,可惜鸡贼的姜闻压根就不上套。
04年冯晓刚和华艺兄弟期满后曾短暂的离开过华艺,但王晶花的跳槽差点让华艺遭遇灭顶之灾,幸亏在事发之前早就觉察到征兆的黄忠军重新签回了这位为华艺兄弟立下汗马功劳的裤子导演。一部《夜宴》尽管口碑不佳,但至少为岌岌可危的华艺兄弟挽回了颓势。加之随着周讯、小明黄、邓朝等人的加盟,华艺兄弟如今显然早已东山再起。
黄家兄弟虽然拉拢姜闻不成,但在重新续约裤子导演,同时也跟其他一些有潜力的导演展开深度合作,比如陆串、高群叔、曹宝平等等。
《石头》爆火,宁皓一下子成为了香饽饽,可惜被三爷捷足先登。不过随着《双面胶》、《潜伏》和《双驴记》的陆续推出,圈内的那些大佬突然发现新皓传媒,不光只是一个宁皓,而贺新不单单只是一个演员,他更是这些项目的幕后推动者。
他和宁皓的搭配倒是很象华艺兄弟的电影总监制陈果富和冯裤子的组合。应该说华艺兄弟能从王晶花带着大批艺人出走的颓势中迅速走出来,这两个人绝对功不可没。
尤其是陈果富,华艺兄弟这几年推出的很多有影响力的作品,《可可西里》、《天下无贼》、《心中有鬼》,以及目前还没有上映的《集结号》和已经开始提前炒作的,由周讯和邓朝主演,尚未开机的《李米的猜想》,这些电影的背后都有陈果富的影子。
作为从未失手过的操盘手,尤其还得知贺新正在和高群叔策划一个题材很新颖的谍战类的电影项目,自然就引起了黄忠军的兴趣。
两三千万的投资,可能对于新皓传媒来说绝对算是大制作,但对于华艺兄弟来说不过就是一个中等投资的项目。风险不大,且从未失过手,是个很好的投资项目。当然如果能够通过合作,让两家公司今后能够达成更加紧密的合作,那就更好了。
新皓传媒如今和博纳的合作,无非就是博纳愿意投资他们的电影项目,同时还具备新皓传媒不具备的发行能力。
这种条件华艺兄弟全都具备,黄家兄弟甚至还准备拿出比博纳更为优厚的条件。这才有了今天黄忠军的主动搭讪,未果之后还让李兵兵出面试探贺新的口风。
可惜贺新只对李白莲感兴趣,对华艺兄弟嘛……大概只能是呵呵了。说到底还是个信任问题,至少从《绿草地》开始,公司和博纳的合作一直都比较愉快,双方有一定的相互信任的基础。
贺新跟黄家兄弟一方面不熟;另一方面源自于后世他在网上看到过的黄家兄弟的种种负面新闻,甭管真伪,至少可以证明一点,黄家兄弟的吃相太难看。
别的不说,就说年初范小胖跟华艺解约自己成立工作室之后,这段时间网上几乎全是范小胖的负面新闻,就能管中窥豹。
当然贺新也不傻,不会说跟某些娱乐中的男主角一样,各种装逼,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一上来就言辞拒绝之类的骚操作。
好歹人家黄家兄弟如今在圈内也是大佬级的人物,他不可能无缘无故就去给自己树个强敌。更何况有了华艺兄弟的参与竞争,博纳方面是不是得再大方点?
最后虽然不能合作,但我还是用了你们公司的艺人,皆大欢喜,这不挺好的么!
所以面对李兵兵的试探,他只能虚与委蛇,嗯嗯啊啊,不透半点口风。弄的李白莲很不高兴,但同时又很符合商业谈判的正常逻辑。
哦,对了,其中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比黄家兄弟骨子里就是个商人,于东至少还能称得上是个电影人。
电影人和电影人之间当然是一挂的。
……
应该说这次华表奖和飞天奖放在前后两天举行,还是比较有人性化的。毕竟从事文艺工作的不论是演员、导演还是幕后工作人员,大家都很忙,集中两天中举办两个奖项的颁奖典礼能让大家更好的分配时间。
所以到场的很多都是老面孔,前一天刚刚参加完飞天奖,今天就出现在华表奖的颁奖现场。
颁奖典礼开始之前,甭管私底下有没有矛盾,在记者们的镜头的照顾下,大家都纷纷热情地打招呼寒暄。贺新虽说一向都比较低调,但也早已不是初出茅庐的菜鸟,很多人都主动过来跟他打招呼。
“贺老师,您好!”
“小贺,恭喜啊!”
“嗯,小伙子,有前途!”
“……”
呃,说这话的是一位发际线比较高,下巴上有颗痣,戴着眼镜,看上去有点象毛爷爷,只是没有毛爷爷那种亲和,而是满脸倨傲,一副“我是老师”的男子。
可惜贺新并不认识对方。
“这位是著名编剧,《电影》杂志的主编,也是本届华表奖的评委之一,赵宝华老师。”
一听身旁尹立的介绍,贺新顿时恍然,原来是“师爷”。
类似这种人,往往还有一个头衔叫做“电影评论家”,通俗来说就是知名的或者有影响力的影评人。
这种人大概是电影人最不愿意得罪,同时又是又爱又恨的那种。他们往往对电影起不了什么正面的作用,但是想要坏事却能一坏一个准。某些能量大的甚至还能影响到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的走向。
至于说到又爱又恨,可能就是收了钱之后,他们愿意帮你吹捧,哪怕是烂片,也可以通过他们的笔把片子夸成一朵花。但要是不给钱,或者是对手给了钱,那么就算是国师,也会被他们喷得体无完肤。
“噢,赵老师,您好!”
贺新忙客气伸出双手跟对方握手打招呼,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
没办法,宁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这种握笔杆子的。
大家都是初次见面,赵老师对贺新的表现还算满意,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下巴微微抬了抬,算是回应。
现场人很多,除了嘉宾,还有不少穿着白衬衫的,包括这位赵老师同样也是穿着白衬衫。尽管他们穿着都很低调,甚至在颁奖典礼现场镜头也不太会照顾到他们。但是在现场,他们却实实在在都是中心。
他们都是评委会的组成人员,华表奖作为政府奖,每届都会有一个庞大的评委会,除了几个必要的导演、演员、编剧等专业评委,其余大部分都来自国家各个有关部门的宣传口,级别大都是司局级。